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新品速递

风电大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竞技

2010年09月3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名词解释 风能

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引起各地气压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根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成果统计,初步探明我国陆域离地面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43.5亿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

风能应用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技术,包括风力发电方法、风力发电涡轮等风能应用的关键技术,风资源探测和预报技术等。

中国成为全球最诱人的风电市场。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所做的统计,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5790万千瓦,较上年增加了375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09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580万千瓦,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一,连续6年增长率超过100%。

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风电累计装机超过1000兆瓦的省份超过9个。

产能过剩背后的知识产权弱势

风电正在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方向发展。2009年,得益于利好政策的推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新能源,这些标签都给风电市场的火爆埋下了注脚。以至于风电设备市场“产能过剩”的警钟曾一度敲响。

业内专家称,所谓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塔架、叶片、机舱、底座和电机等零部件稍显供大于求的迹象;而主轴轴承、齿轮箱及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仍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所以并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1999年就开始接触风电的风能信息中心主任满翔宇分析说,在我国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的背后,还存在着知识产权弱势的隐忧。

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得少,我国风电企业纷纷从国际风电巨头那引进技术,技术买来就开工生产,造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特别是2007年的“LM叶片专利门”事件以后,风电行业的业内人士觉得有必要对风电产业的知识产权做一梳理工作。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委托风能信息中心对中国风电产业的专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2009年发布首期专利综述,今年5月,他们又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风电专利综述2010》。

参与报告撰写的杨洋告诉记者,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检索得出,截止到2009年底,风电领域相关专利共计4715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总申请量的57.35%;实用新型专利占总申请量的42.50%。

中国风电前15位专利申请人中,前五位申请人中四位全部为国外风电行业巨头,国外申请人共申请专利597件,除3件外观设计专利外,全部为发明专利,占据了前15位申请人申请专利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中国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多集中于实用新型专利,侧重于对已有生产技术或工艺的改进,自我创新较少。

满足特殊需求 拓展创新空间

尽管中国风电产业的知识产权相对弱势,仍可以从数据分析中看到一些值得期待的迹象。杨洋告诉记者,根据2000年至2008年年度申请量与年装机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风电产业专利申请情况与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情况总体而言是匹配的。特别是2008年以后,我国企业的风电专利大量出现,质量也有所提高。

满翔宇分析认为,中国风电产业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合资风电企业,没有知识产权可言,现在早已没有声息了;第二阶段是2000年以后,本土企业开始引进国外技术,购买许可证;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政策东风强劲,以新疆金风、华锐风电、东方汽轮机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开始浮现,他们均有着相对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国家科技项目作依托,更主要的是他们从第二阶段开始,就着手进行二次开发和自主创新,渐渐掌握了一些风电产业的核心专利。同时,在此期间,新能源概念的走俏,吸引了大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研发力量参与到风电技术创新的行列中来,一批院校、院所背景的中小企业也在此期间迅速崛起。

这些企业在技术上的崛起,使得他们在与国际巨头的知识产权合作和谈判中,渐渐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国内风电企业除了购买许可证,还可以联合国外企业共同开发,或者直接收购国外设计公司。

满翔宇认为,随着风机大型化的发展,绝大部分组部件均实现了国产化,而且价格比进口的要低很多。但国内企业真正缺少的是风电机组成套设计和各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的专利技术,而且我国目前风电整机设计和组部件设计为一体的设计单位欠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不多,如果走自主开发的道路,周期较长,且需大量投入,这势必会错过风电市场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许多知名国际风电设备制造商都已经来华拓展业务,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但是他们对转让技术不感兴趣,如维斯塔斯、GE等公司均表示可以采购中国的产品,但不同意转让核心技术,这对于国内尚未成熟的风电产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毕竟风电产业因其投入大,技术水平高,被称为“巨人的运动”、“烧钱的产业”,因此,国内第一梯队企业的负担不轻,要想不负众望,必须走二次开发和自主创新这条路。

同时,在各零部件,比如叶片、齿轮箱等,国内专业企业也还存在创新空间。我国风力资源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适应国内特殊的自然环境如低风速与沙尘暴、低温、雷电、台风,如何满足并入电网运行的技术要求如电网不平衡运行、电网电压跌落的低电压穿越、电力系统调度等以及针对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等,这些中国风能资源的特殊要求都可能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创新空间。

为了方便风电企业,风能信息中心已经搭建了可以实现免费批量检索并可获取相关文献的风能专利数据库,他们的《中国风电专利综述》每年出版一期,并计划在2010年底出版《中国风电叶片专利研究》,从行业整体和具体技术不同方向分析风电专利技术现状,揭示行业技术走向与发展趋势,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产品研发战略,并有效规避已有专利,避免企业生产与研发盲目性带来的资源浪费,提升行业知识产权意识。(梁晓亮)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