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海信降价千元空调市场惊变

2000年03月0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空调价格坚冰终于打破 2月26日海信集团在京宣布:自3月1日起,向北京等地市场推出系列低价变频空调。两款名为“工薪变频”的海信变频空调的价格分别为3680元和3880元,降幅达1000多元,一下子拉开了与众多品牌主流机型的价格差(此前变频机主流价格在5000元到7000元之间)。春节以来令整个空调行业倍感紧张的价格战几乎已是一触即发。 价格冰层即将打破 自2月中旬开始,北京市场部分空调品牌开始了例行的春季“跳点”:小幅降价6%—8%,拉开了新一年竞争的序幕。春兰、美的的有关人员对此评价为“正常的价格调整”,并认为其“不足以对市场价格产生大影响”。但是对于2000 年度空调市场的整体走势、尤其是价格异动是否会发生,许多厂家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感到难以确定,因而在媒介反复追问下仍采用比较模糊的说法,比如“空调市场成长空间大,不必打价格战”、“新技术将是追求的重点”等。不过,私下里他们却承认:这个事还真说不准。 “现在的气氛的确很紧张,说不准哪一天真打起来”,春兰空调北京代办处主任陈旭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各大空调企业都有心理准备,春兰在春节前就已经在准备了。”2月21日,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在同记者谈话中承认:空调行业的平均毛利在25%以上。而彩电为5%、冰箱和洗衣机为8%。记者清晰地记得1999年空调热销后的9月,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拍着桌子喊:“这么高的利润,价格怎么就不该降?!” 进入今年春季以后,除春兰、美的进行了小幅度价格调整外,出手比较“重”的一家就是科龙:在春季促销中推出了几款特价机,降幅在300元到400元之间。尽管各大企业的高层反复宣称这仅仅是每年例行的价格调整,但是对于处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来说,价格战的阴云正迅速地在天空集结。 “低价不是降价,海信无意引发价格战”,在宣布降价的当天,海信北京营销中心经理王波说,“推出‘工薪变频’ 是想以成熟的技术制造出适合中国消费需求的变频空调器。”王表示海信的目的很简单:让更多的老百姓买得起空调。但分析人士立即指出:作为国内空调五大品牌之一,海信抢夺市场的心情迫不及待。此次突然宣布主流变频单机降价1000元,无疑是在向其他品牌发出明确的挑战,并对非变频机产生价格挤压。早已风声鹤唳的空调市场绝经不起这样的强烈刺激,一场从未在这个行业发生过的价格大战不知会不会就此爆发。 海信空调公司副总经理秦健的话能够从侧面印证这个观点,2月24日他说:“一个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单纯制造科技含量高、质量可靠的产品还不够,必须要使其快速转化为能顺应消费需求、有竞争力价格的商品,才能赢得市场。”在1999年初夏以4998元突袭29英寸纯平彩电市场尝到甜头以后,海信向空调这个“价格孤岛”扔出了炸弹。 推迟了一年的价格战 关于空调是否降价的话题,从1998年开始就是媒介探讨的重点之一。两年来,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早已成为大多数百姓家庭的必备用品,只有空调仍然保持了贵族色彩:让许多百姓在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上颇费思量,最后不得不在天热得不能再热、钞票已经在手里攥出水来的情况下咬牙出手。同样,在天凉的时候,空调市场也曾经数度陷入困境,在1999年春季绝大多数空调厂商都在抱怨赔钱,降价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就在厂家和商家几乎绷不住的时候,那场罕见的酷暑拯救了他们。 199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中国空调发展趋势研讨会”上,包括海尔、春兰、科龙等在内的大企业代表共同表示:未来几年内不打价格战。有媒介指出,这样的表态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所谓的价格同盟仅仅是一层窗户纸,根本经不起考验。况且,如果真的如代表们希望的那样,由于大家坚守“盟约”,空调价格果然没有下降,那么这个同盟又该算什么性质? 1999年底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曹德胜指出,我国空调器市场正处于发育和完善阶段,目前,大中城市家庭的空调器普及率仅在20%以下,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从另一方面看,我国每年空调器生产能力达1000多万台,而年需求量仅 600万—800万台,很显然供大于求。这就要求生产厂和商家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使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 “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购买?价格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2月21日程开训说,“价格下来了,市场总量就上去了,在竞争中市场自己会进行调整,实现资源的重新整合。”业内人士指出,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空调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继续保持发展初期的高利润率是不现实的,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把价格降下来,会刺激这个市场的加速成长,同时抬高这个市场的“准入门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空调是否降价是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并非哪一个企业、哪一个团体能够左右。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