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名企报道

海信空调,中国“智”造样本

2015年06月2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过剩产能,一个熟悉而又沉重的话题。早在几年前,空调行业就已显现过产能过剩迹象,今年的价格战更是惊动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在此背景下,空调行业转型升级的诉求日趋紧迫。海信空调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王志刚博士认为,转型还是升级,所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转型意味着退出红海竞争另辟它业,而升级则是迎难而上,从低利润、大规模竞争迈向产业中高端,凭借产品、品牌、质量,谋得更大利润空间。

实际上,在“中国制造2025”风口到来前,海信空调就坚定的踏上了升级之路。在海信看来,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空调本身,而是空调所带来的空间环境。通过制造升级,海信将空调产品和服务结合,从低端价格竞争中成功脱身。

图为海信空调江门基地智能制造场景

超前布局引领工业4.0

四年前,海信集团就已开始布局智能制造,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得益于海信对定制消费和个性化需求趋势的认同。

王志刚说,空调舒适度的标准只是一个统计平均值,比如中国范围内普遍认可的26摄氏度,女士可能觉得这个温度过低,男士反而觉得热。王志刚认为,未来空调将走向定制,不同人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属于自己的房间环境。

畅销书《工业4.0》从经济学和科学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的消费场景。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向工厂下单,工厂接收数据后进行定制化生产,制造完毕通过物流直接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定制消费把产品和后端制造、物流、商业模式合并在一起,削减了整个环节,整体效率提高,定制产品的总成本要比普通的产品还低。”在王志刚看来,定制化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了从产品到商业模式的一体化。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指出,海信要依托先进的制造业打造更佳的“创新生态链”。这就如同德国的工业4.0,其核心不仅是智能工厂,还需通过提供后续的增值服务,来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也就是软性制造。

有统计显示,消费者购买一台空调,其中60%的成本来自于出厂后的物流、渠道等环节。“定制化消费从供应链入手,做到了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而不是把材料成本、制造费用降低多少。”王志刚说。

有专家表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的关键,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筑牢工业基础助力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规划甫一提出,即吸引万千企业迅速表态,相比之下,海信反而显得十分冷静。

“大家对中国制造2025有一种激动的心态,认为有了这个规划我们就是强国了,其实这只是制造业从规模走向质量强国的基础,是为走向工业4.0打基础。”王志刚认为,“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质量和培育品牌,这个根本逻辑没有变。

按照中央规划,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分三个阶段,“中国制造2025”只是三步走之中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概要花费三个十年时间。

去年6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4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专项实施方案”,其中海信空调“家用电器直流变频控制器实施方案”入选“强基工程”。

实施强基工程,目的是为了加强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为重点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王志刚认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工业基础,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初级目标。

具体到海信来看,近年来企业一直围绕产品发展储备核心技术。王志刚说,海信本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希望尽快在空调核心技术领域全面超越国际水平,掌握别人没有的技术。而在品牌建设方面,海信则力求通过打造精品工程,提高品牌知名度,用质量创品牌。

在海信未来规划中,智能化尤为引人注目,具体到空调业务来说,海信提出实施“变频+智能”战略。

“变频就是把产品做好,智能是把商业模式做好,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王志刚指出,这才是海信要追求的发展方向,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步步去做,他相信,在2025年之前海信一定能做到。

发力新产业基地探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它也被看做是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去年12月,海信投资8亿元在广东江门建成亚洲最大、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空调生产基地。海信空调公司总经理田野认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ICT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新工厂就是一种新突破,也标志着海信空调向国际化和智能化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具体到技术和流程层面,王志刚认为实现智能制造,最关键的步骤是做到三“流”统一,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另外还要把供应链与企业的客户信息系统打通。

位于江门的新空调产业基地,运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与技术,拥有JIT、VMI等供应链运行方式及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手段。“以前靠人来管理生产线,现在生产调度由信息系统操控,生产多少产品就配送多少物料,根据订单可以一下子自动计算出来。”王志刚介绍说。

仅完成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还远远不够,王志刚认为下一步还要解决两项工作:一是设备之间怎么通过物联网互动,只有实现了这种交互,才具备智能工厂概念;二是如何实现网上商城和工厂的接入,让前端需求和后端制造协同。

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其中海信电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智能工厂参考模型标准研究”榜上有名,海信对智能制造项目的研究探索获得国家认可。

超越智能培育增值生态链

有专家解读称,从生产过程来讲,“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从产品层面来讲,则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和服务。

谈到对空调产品智能化的理解,王志刚的观点是,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设备本身,而是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创造出来的舒适环境。如果没有智能化的手段,就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后期用户的不满意就会越来越多。

瞄准用户的差异化痛点,今年初,海信发布了30多款新型智能空调。其中海信炫转空调以智能、360送风、艺术化外观等优势,拿到了素有行业奥斯卡之称的“艾普兰”奖。另外,海信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了QC系列和QV系列智能空调,突破了传统空调在调节控制上受时空束缚的障碍。

王志刚介绍说,海信空调可以学习和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为每一位用户打造属于自己的舒适度曲线,通过智能化云平台,海信可以实时监测每一台空调的运行状况,“这就相当于从空调出厂,到退出生命周期,整个过程都有专人管理。”

据悉,海信即将在全国启动空调大体检活动,通过对比当前运行参数和标准参数,可为每台空调开具一份“体检报告”。“比如,冷媒缺了多少,都可以定量的帮你分析出来,将来充的时候需要多少就是多少,避免维修人员漫天要价。”王志刚举例说。

正如周厚健所希望的那样,智能化让增值服务成为可能,软性制造正延伸海信的生态链。

海信信奉“技术立企,稳健经营”,技术是海信当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能力,制造也是海信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

技术创新要服从于用户满意。海信空调公司总经理田野说,海信关心的是技术积累、技术进步能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甚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领先;更关心经营导向能不能以用户为指引,真正的让用户体验达到极致。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