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2004中央空调业:上演“三国归晋”

2003年11月0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三国演义》里面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又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实,中国中央空调业也在悄悄上演一场"三国演义"。按照输送介质来分,中央空调可分为三类:冷媒多联式、水冷式和风管式三种。三种中央空调各有优劣,在物竞天择的市场中,各自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 可是"物转星移几度秋",在2003年空调制冷年度渐行渐远之际,2004年的空调制冷年度又跚然而至。空调业界人士都认定:2004年对普通家用空调来说将是一个"洗牌年",那它的"孪生兄弟"--中央空调业又将何去何从? 一、三足鼎立,各分隆中 中央空调的"三国之分"早已路人皆知:以海尔、大金为代表的冷媒多联式中央空调(也称为MRV系统);以清华同方为代表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和麦克维尔、特灵为代表的风管式中央空调。 冷媒式中央空调源于日本,却又发展在中国,其特点是安装简便,豪华时尚又不失节能之范,在中国普及率较高,劣势是一次性投资较高;风冷式中央空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州,特点是投资较小,但安装复杂,维护起来也费力不少;冷水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中国的普及率较低。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中央空调业曾一度被国外品牌垄断,但是自从海尔等国内品牌进入这一领域之后,三分隆中的局面很快形成。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不饱和性。随着中国入世、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后,中央空调业的市场空间迅速膨胀。 以海尔、清华同方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迅速霸占了中央空调的重要阵地。随后,格力、美的、LG等品牌以不及掩耳之势,蜂拥而入,加速了"会猎中原,群雄逐鹿"之势。但是豪杰群起却未能各霸一方,捷足先登的实力派品牌各圈属地,三足鼎立将已成定局。 二、赤壁之战,谁为英雄? 2003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空调业饱受沧桑之苦:SARS肆虐、罕遇晚夏、材料涨价,对于处在上升期的中央空调业来说,犹如经历了一场战争的考验。姑且把它叫做业界的一次"赤壁之战"吧。不过,三国中的这次战役是孙刘联军打败曹操,而这次中央空调的"赤壁之战"谁又是最终的英雄呢? SARS期间,有人谈起中央空调色变,更有甚者认为中央空调是呼吸道疾病传染的罪魁祸首。但业内专家笑称:此空调非彼空调也,多联式的中央空调就不存在空气串室、交叉感染等问题。于是,以海尔、大金为代表的空调企业"幸免于难",而水冷式和风冷式中央空调只能望洋兴叹,眼看着别人市场红火依旧,自己门前冷落车马稀。 以对市场反应灵敏的海尔远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又打出"健康牌",适时推出"抗菌1号"中央空调和"杀菌防毒墙"升级方案---海尔承诺:不仅自己的中央空调具备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杀菌功能,还能对原来已安装完毕的中央空调进行健康升级。当然,不是海尔品牌的中央空调也可享受此项服务。 业界一阵唏嘘之声,唏嘘什么呢?唏嘘自己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招呢?非常时期,非常产品,自然,成也SARS,败也SARS。 再一个是原材料的涨价。就以钢材为例,涨幅高达15%以上,空调企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业务流程再造的海尔却又规避开了这次涨价风险,轻松渡过难关。据了解,海尔的支持流程――物流,早已预测到空调原材料价格的浮动,先下手为强的物流采购部门没有采取"囤积材料"的陈旧办法就让钢材等材料成本有降无升,让海尔中央空调从容地笑对市场。 据统计,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中央空调业的市场销售比预期的销售额平均下降解了10%左右,而国内的一些小厂就不得不"按兵不动",表面看来犹如隔岸看花,实则苦不堪言。 SARS已去,涨价平息,但是中央空调业的"健康牌"看来是要打下去了。这很好理解:一首流行歌一夜之间能在大街小巷"传唱",这是"明星效应","英雄效应"也大概如此,精彩创新之举在一夜间也能让大小不同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模仿一阵子。 三、大浪淘沙,三国归晋 中央空调业有一个新潮的说法,叫"资源优势论"或谓"品牌集中论"。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环境只能容纳几个品牌的存在。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大浪淘沙般的市场洗礼可谓"无情却有理",三国终归晋,此时探讨中央空调业的归宿是否为期过早了些呢? 古人云:大江东去无尽期;又云:春来江绿总有时。市场的规律可循可测,专业性较强的中央空调业足能"一叶之秋,窥斑见豹"。据2003年中央空调业的一项权威调查表明:2003年1-6月份,冷媒式、风管式和水冷式中央空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9%,30%和21%,冷媒式的中央空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而专家的意见是:下半年,冷媒式的中央空调的上升潜力不可阻挡,上升幅度不断上扬。 冷媒式中央空调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归功于其产品特点符合中国消费国情,而且产品系列更新快,与中国暖通业的接轨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得益于产品品牌的有力拉动,与海尔、大金的强大市场推动力密不可分。在市场上,我们无意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论调,但有一点不容漠视:品牌对产品的推进犹如顺水行舟,这当然要比"逆风飞扬"的逆市环境要容易的多。 我们不敢妄自认为"三国归晋"就是指多联式中央空调将称霸行业,但它渐渐成为行业的发展主流已是前景可待。至少,现在的迹象表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中国的市场是中央空调业发展的沃土,所以国外品牌不遗余力、争先恐后而入;国内品牌则异军突起犹如大江东流之势。专家建议很理智:后市可期,谨防盲目。三国里不是说了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市场变幻莫测,谁知市场的"七寸"在哪儿,你又如何择机而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审时度势才是理性之举,岂不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岂不知"大意可失荆州",小河沟里也可翻大船?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