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会展评述

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会议在长召开

2015年01月2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1月27日,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江西省副省长胡幼桃到会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交流推广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综合示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012年以来,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综合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重大工作、重大平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强化长效机制,着力加强资金管理,全方位把节能减排引向深入,有力地推进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一、总体进度向好,“两型”效应凸显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实施方案,长株潭城市群需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17.2 %、17.4%、26.9%,均超额完成进度目标;除氮氧化物减排压力较大外,其他减排目标已提前或超额完成。综合示范项目共549个,项目启动率达90%以上,计划总投资额1262.76亿元,到三季度末已完成投资716.9亿元。全面分配下达部拨15亿元综合示范奖励资金,省财政安排配套资金3亿元,三市目前已下达计划共安排支持项目147个,安排奖励资金10.01亿元,其余资金正在安排之中。

为实现更高要求的节能减排指标,长株潭整合综合奖励资金、现有渠道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加大投入,抓紧推进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进程。

(一)推进产业低碳化,全覆盖推行节能技术改造

根据长株潭三市自身产业结构的不同特点,确定产业低碳化的主攻重点。一是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2013年,全省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实现的产值达1070亿元。二是全面推进企业节能改造。长沙市制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201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32%;株洲市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湘潭市201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4%,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三是创新推进公共场所节能改造。长沙市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引导资金,整体打包实施“宾馆酒店新型智能节电改造”110家,每年可节电约5000万度。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长沙铜官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株洲攸县网岭循环经济工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

(二)推进交通清洁化,全方位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一是重点推进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长株潭城市群再次被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三市共投资56亿元,已推广使用2240台混合动力公交车、314台纯电动公交车,长株潭2015年底将整体实现公交车能源清洁化。二是全面布局建设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株洲建成了覆盖全城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长沙、湘潭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已全面启动。三是打造绿色高效综合交通。联接三市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加快,长沙市探索建设推进全国首个“绿色地铁”样板工程,并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

(三)推进建筑绿色化,高起点打造绿色生态城市。一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长株潭三市均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已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1170多万平方米。二是积极推进绿色新区建设。梅溪湖新城、云龙示范区、洋湖新区100%执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标准。三是创新推进两型住宅产业化发展。远大住工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综合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年产能达1000万平方米,2013年出口成品住宅18万套,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四)推进服务业集约化,实施“双业”驱动结构节能一是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了金霞现代物流园、天心国家广告产业园、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龙高端服务业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沙市进入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二是大力发展新兴特色服务业。长沙市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株洲市建设了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湘潭市重点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培育新能源装备、环保服务、3D打印、移动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增加值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

(五)推进污染物减量化,推动 “六全” 计划环保行动攻坚

强力推进“城乡污水全收集、城乡垃圾全处置、重金属污染全治理、畜禽污染全治理、大气污染重点企业全治理、黄标机动车全淘汰的“六全”计划。长沙市城区“全截污”工程接近尾声,2013年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已达96.3%。株洲市2013年以来,拆除城区烟囱83根,关闭污染企业33家,关闭土法炼焦窑145座。三市均在全覆盖建成 “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等农村垃圾收处体系。长沙市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株洲市建成采用国内外最先进工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六)推进新能源利用规模化,积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三市积极提速光伏发电工程进程,加快天然气、风力和水能利用。湘潭加快了韶山智能电网综合工程建设步伐。长沙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1.2%提高到约4%(不含市域外输入)。

二、统筹协调联动,创新亮点纷呈

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推动和支持下,全力推进实施流域环境治理、老工业区绿色搬迁、绿色新区、绿色城镇、绿色出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典型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政策机制创新,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经验。

(一)推动三市协调联动,合力打造两型宜居城市群。一是区域联动,深化合作机制。三市签订了环境同治的合作协议,建立了环保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参与制订了《长株潭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准入规定》,统一形成和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二是重拳出击,开启绿色搬迁。省财政从两型财力专项中安排1亿元,在“清水塘、竹埠港、坪塘”3个老工业区打响了绿色搬迁的攻坚战。三是探索创新,推行流域生态补偿。湖南省《湘江生态补偿办法》即将颁布实施。长沙市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实施河流生态补偿,沩水流域宁乡县与望城区双江口断面因氨氮超标,宁乡县补偿望城区的22113元,为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笔生态流域补偿资金。四是紧密协同,整治重金属污染。三市联动,通过大力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两供两治”工程等重大项目,今年以来,湘江流域水质整体保持为优。

(二)着力四项机制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手段市场化

通过财政政策和手段的创新,积极引入市场化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一是积极推广PPP模式。2014年,湖南省被财政部确定为首批PPP试点省份,建立了PPP试点项目库,确定了长、株、潭三市作为PPP试点城市,湘潭九华污水处理厂项目列入财政部全国首批30个试点项目之一,长沙磁浮轨道工程等项目列入了全省首批PPP模式示范项目。二是探索推行合同环境服务机制。在全国首创并较大规模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合同环境服务,引导湖南海尚环境服务等专业公司与业主签订环境服务协议,在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建成了一批示范项目,率先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散户、区域联户等三种可示范推广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合同环境服务模式。三是完善资源环境交易机制。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机制创新,省级和长株潭三市均成立了排污权交易机构,全省已有990家企业缴纳有偿使用费,有偿使用制度建设、有偿使用普及率和收费总量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四是建立垃圾处理社会参与机制。长沙市以全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特许经营权为标的,株洲市以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特许经营权为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处理。

(三)建设五大绿色工程,引领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按照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将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的实施与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典型项目推动城镇化的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一是绿色新区。梅溪湖、云龙和洋湖三个绿色新区矢志建设“两型”示范标杆,实现了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全面布局分布式能源、全面实施绿色市政“三个全面”,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绿色新区建设典范。二是绿色城镇。按照“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方针,引导城乡建设模式的绿色转型,增强小城镇环境资源承载功能。三是绿色出行。株洲市形成了方便快捷、覆盖全城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长沙在全市有序布局绿色出行系统建设,已完成浏阳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望城区、岳麓区项目即将启动建设。湘潭市完成经开区1000辆规模的租赁系统建设投用。四是绿色轨道。长沙市率先提出“绿色轨道”建设理念,实现轨道交通系统能耗比全国现有平均能耗降低20%的目标,打造“绿色地铁”样板工程。长沙市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自主研发的商业运营磁悬浮线,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交通工程。五是绿色能源。长沙市成立了天然气冷热电联供项目领导小组,力求在国内率先较大规模推进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全面推进株洲神农太阳城分布式能源匹配系统项目建设,株洲职教城能源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