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海尔产业聚集效应剖析

2003年11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用7年时间做成一个名牌之后,海尔抓住机遇走专业化道路,开始实现飞跃。而今在海尔发展的第19个年头,围绕海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条上下延伸,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从青岛出发,跨过黄河,一直延伸到世界各大洲的疆域…… 看“海尔现象”,剖析海尔产业集聚效应,一个发展轮廓也逐渐清晰起来: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各个链条坚持站在产业的前言带动整体行业的发展,从而引导市场,这是海尔产业群迅速壮大的核心动力。 邱先生是青岛海润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只有3岁,短短的3年间,这家公司的员工从10来个人,发展到1200人,在河北省还建立了一家分公司。这3年间,公司年产值一路上扬,2002年,产值已经达到1.73个亿。 作为海尔集团配套电子零部件的分供方,海润的财富增长,无疑来自于海尔不断壮大的财富增长。 邱先生却说,其实还有比财富更重要的收获,那就是蓬勃向上的企业活力。他说,长期与海尔合作,自己的公司也逐渐受到海尔文化的感染,像“速度、创新、SBU”等海尔理念也逐渐被吸收到海润的管理体系中。海尔不仅为我和我们的企业搭建了一个财富的平台,还搭建了一个创造成功的平台。” 其实,海润的发展还仅仅是海尔产业链这条“风景线”上的一个小场景,在海尔19年的资产裂变和品牌发展过程中,其“繁衍”的财富故事还很多, 可以这样说,随着海尔的规模化发展,已经首先在青岛形成了一片“家电产业生态经济林”。 规模企业带动一方生产经营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在经济学上是必然趋势,当年从一家集体小厂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到1998年随着经营规模的壮大走向世界时,集团内原材料分供方就已多达2200多家。 产业集群是有了,但群体是否优良?每一个产业链是否结实可靠?这些问题就关系到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 这一点海尔的决策层及时发现了:要创世界名牌,立百年基业,随着海尔产品的不断提高和用户的变化,多头采购,多家小分供方同供一种原材料的技术实力和质量保证体系,已难以与飞速发展的海尔相适应,影响到海尔响应市场的速度和质量一致性,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优化产业链已经势在必行。 1999年,海尔集团组建物流推进本部,作为海尔流程再造的重要一环,着力进行物流改革——按优胜劣汰的原则,借助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有的分供方进行了优化淘汰,吸收有国际化供货经验的大企业为分供方,淘汰不合格的分供方。 三年后,海尔的分供方从2200多家优化到到72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59家,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家电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物流整合给海尔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仅是可以采购到高质量的零部件,还给海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到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了10亿元。 在海尔产业链的优化进程中,青岛的这片“海尔产业林”沿山东半岛一路“繁衍”出去,一条无形的产业经济带也渐渐构建而成,而这条产业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每个产业链条的世界级优势。 优化的海尔产业链所产生的更深层次上的区域意义,更让人欣喜。 随着海尔自身的扩大和流程再造,在产业链的上游,海尔与分供方之间打破了传统的买和卖的关系,吸引分供方到海尔附近设厂,分供方可以直接参与海尔的产品设计,建立配套工业园,目前位于胶州的海尔国际工业园已经聚集了三洋压缩机、爱默生电机等20多家国际化分供商。 这些国家化的分供方,首先提升了半岛制造业家电的零部件配套能力。 2001年一位老电机专家看到爱默生电机进驻青岛的消息后,兴奋不已。在电机行业工作了多年,这位老工程师至今难以忘记青岛乃至中国企业电机进口依赖历史,干了一辈子的电机事业,没想到海尔的一个分供方战略调整就解决了老工程师几十年来的一块心病。 有经济学家分析,海尔把爱默生等世界500强的零部件企业引到青岛来,不仅仅海尔自己受益,这些国际化的分供商所具备的研发和制造优势,一方面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了开发力度,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更具意义的是,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制造业都将由此搭上这条优质产业链的“快车”。 在山东半岛致力打造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新阶段,海尔的这条优质产业链更具价值。 制造业零部件的配套升级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在以海尔为龙头的优质产业群的带动和辐射下,其资金流、人才流、管理思路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经济建设的多个层面。 不妨看看海尔目前的发展版图。 让数据说话。 创业以来,截止到2003年上半年,海尔累计实现税收107亿; 海尔引进国际化供应商在青岛建厂,为政府实现引资40多亿元; 目前海尔拥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业群,目前海尔员工发展到3万人,直接拉动青岛5万人、全国30余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这几年每年到海尔来参观的国内外人数多达40万人次,其中50%是外地人; 目前海尔产品已经“亮”到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整合全球配送网络,现在海尔物流配送网络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国内可调配车辆16000辆。在全国设有42个配送中心,每天向1550个专卖店与9000多个网点配送50000多台产品; 从1993年开始,海尔年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4项国家标准,海尔防电墙技术已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认可; 目前,海尔正在进行的全员SBU流程再造,更是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视线拉回来,再看大场景。如果要勾画一张区域经济版图的话,忽然发现,海尔产业群与生态学上的“湿地”有仿生性。如果一个地方发现了湿地,首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产生:此处生态环境好,而后,顺理成章,诸如地产升值、旅游业旺盛等一系列利好消息将产生。而海尔这个优质的产业群,恰如一片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湿地”,一方面向外界预示了青岛这片土地经济环境好,一方面将带动新财富的聚集,而且海尔在这片“经济湿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集聚”,还要“优势”,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抢占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并形成辐射能力,在良性循环的发展中,蕴藏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源源不断充盈着青岛的经济大环境,这可能是优化了的海尔产业群更具历史意义的价值。 这一切,也许等历史的车轮再碾过数年,那时回头看,那时的人们也许会看得更透彻,或许有一个新话题会产生出来,“到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还是一方产业养一方水土?” 这个问题很诡辩,也许根本没有答案,因为双方可以循环论证。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人民网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