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会展评述

实录:2009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专家互动环节

2009年12月1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2009年12月10日,中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国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是中国第十届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高峰论坛云集了重量级专家和知名品牌厂商,整个高峰论坛的气氛活跃,其中一大重头戏是,京沪穗三地六位知名专家就“节能与智能建筑”为话题的互动环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主要起草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温伯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文才,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清华大学张公忠教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设备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建飚参与了本次互动环节,而作为东道主的广州设计院顾问总工冯家禄担任互动环节的主持。

目前,节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更是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节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位三地顶级专家齐聚这里,畅谈智能建筑和节能此热点话题,促进了我们国家的智能建筑的节能发展。

专家互动环节(从左至右:)张文才、温伯银、赵哲身、张公忠、陈建飚、冯家禄

冯家禄:现在是京沪穗三地的专家跟观众的互动环节。我们这个互动的主要的话题是智能建筑与节能,那么下面我们有请参加互动的嘉宾上来。首先有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文才,《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主要起草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温伯银,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清华大学张公忠教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设备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建飚。下面请三地专家根据三个地方的地点,就节能与智能建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文才

张文才:节能从大政方针上来讲,有几点跟智能化建筑系统密切相关的。首先第一个是标准,在建设的评估的标准里头,提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建设系统化,而且作为咱们国家各个部位是不允许单独设立奖项的,这是国家规定的。建设部为了节能这一个环节,专门向国务院申请了一个奖,在第一届第二届里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建筑智能化建设,这就是要促进我们的建筑智能化。在同样技术的时候是有三项的。预测建筑必然是要建立的,节能的建筑并不是预测建筑,因为我们反过来看这个,反正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预测建筑上把这个建筑智能化结合起来。现在的重点谈节能的是我们国家现在抓得比较紧的问题,从2004年年底中央通过会议以后,一直到现在没有明确的指示。各个省的节能的都是第一把手,而且它的整个业绩,这一点从上头给我们制造出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条件。那么我们现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从设计专业基本上就是这些。第一我们对这个系统的设计要合情合理,作为建筑内部的耗能,可能是空调,尤其在南方地区,空调是一个大耗,在北方地区,除了空调之外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就是供暖。在公共建筑里面使用原来的空调系统来制热,这个是不要小看的,东北地区的耗度是相当相当大,所以我们现在要把这个能耗降下来。我们在座的各位如果是从事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承包商的话,我们是一个配角,永远是一个配角。为什么?公意条件不是由我们来制定,我们只能提一点建议,因为空调的设计,供暖的人来设计供暖的系统,如果不满足工艺的要求,说实在话,这个系统做不好的。所以说我对工程中实际的感受是这样的,这就是从我们智能化系统和监控系统要考虑的问题。第二个,现在绝大部分系统的工艺做法,没有考虑到最佳的状况,这就是我们的智能系统。这个时候冷空气要是开启一台的话,在不同的调节下,这个耗能是不相符合的。如果我们采取了另外一些方式,把它的能耗降下来,可以这么说,经过一些工程,这个工程还不是一项两项,有些企业做的工程有几百项,在空调这方面它所用的能耗能够降低20—30%,当然也有一个最大的可能情况,就是节约60%。所以这后面的空间是相当多的。现在在全国也有几个系统在进一步地做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基本上的方式是政府的借助。所以说这类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我在北京地区基本上考虑的是这个。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主要起草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温伯银

温伯银:刚刚讲的,节能有好几个方面,我们电气专业的大多数是电器,我们觉得第一,先做专业建筑的产业系数的问题,第二,空调在16—18度的时候,适合室外的适合空气。外面18度,里面也要平衡,这也是建筑师要考虑的,第三个,从空调转,我们转过的空调当中,高温里面,大热天里面,水通道的清平衡,有哪一个是要好好算,我可以讲,80%的未有计算。不关冷水、热水,不关报表,浪费了电,这是浪费电源的。这个要好好的计算一下。第三方面电气方面,工艺做得不好,我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各个专业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上海大学自动化系赵哲身教授

赵哲身:我来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智能化能够为建筑节能作出贡献,那么我今天要强调一下,智能化也能做出贡献,我举两个例子,现在水温差大概有2度,那么这里面由于没有我们自动化的问题,除了没有政府的计算以外,也有我们互动化的问题。而且由于它的压力比较大,两层很大,如果设定是2.5瓦的时候,下面夏天冷水还没有上去,就从4度变成10度了,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就是现在是凭经验设计的,我们这个BA可以对建筑物的空调符合进行预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利润也好,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那么在国外不是这样的,很多先进的国家重视的是多种系统的融合。我这里举两个例子,通风系统怎么样和空调联合在一起,什么时候从通风系统转化成空调,如果在保证数字的情况下,我们把自动转化推迟得越多,这个是越节能的,这是第一,第二,在我上午所讲的,杭州智能压板楼,不要它来搞这个控制,我就在楼层装了灯光的能量器,那么夏天的时候我就基于外界的灯光还是基于空调的符合,那么这个才是真正系统的融合,但是我们现在,包括我去参加会议,有了这个外增压系统才打7分,因为它没有真正的达到作用。那么我主张,包括世博会,我们上海世博会现在有多种能源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这个融合性比较难的,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所以我借用这个峰会,呼吁我们要真正的节能。

清华大学张公忠教授

张公忠:我再谈三点,第一点,我给节能总结出来是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设备性能,一个设备最后都是由节能建设的,如刚才预测的设备。第二,系统性能。第三个,环境上的节能,大家很清楚,管理得好就节能,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节能的问题综合在两个系统上,一个是今后管理系统,也就是楼控系统。第二个数据中心,这两个系统如果节能管好的话,这个节能就解决一大半了。那么我觉得第三个问题,节能首先要解决节能检测问题,那么再附加一个问题,刚才大家提的问题,因为现在项目投票的时候,投票项目都有节能,节能数字都是很低的,当中标以后,它对节能做了什么,就搞不清楚了,所以要防止这个情况发生,谢谢大家!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设备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建飚

陈建飚:我就谈一个观点,就是关于节能的观点,广东正式报道了我一个采访的文章,强力呼吁建设节能。我搞这么多年的智能化,我觉得在建筑上节能,现在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包括一些节能设备的使用。智能化的东西很重视的,在我们的设计文件里面都必须审查,立刻要解决的。我把这个规划成硬节能,这个建筑建成了,它起的作用是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你的控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节能的设备等等硬件。当然,我们智能的行业也应该跟建筑节能应用在一起,包括到各地去检查这个,所有检查这些的程序都是针对硬件的管理。所谓的软节能就是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等等这方面的节能,硬节能跟软节能相比,软节能它是比较能量的话题,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而且需要一个时间。所以这个节能从政府机关的建设来说是比较难控制的。因为硬节能节能30—50%左右,而软节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节能30—50%。目前,硬节能已经很到位的,那么我也先从一些大型的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这些方面提倡软节能的做法,谢谢大家!

广州设计院顾问总工冯家禄

冯家禄:一条是BA系统,因为BA系统主要是针对设备的管理,而设备里面主要是空调,所以这个BA系统所系的空调所有占的能耗是50%以上,还有第二点是抓智能照明的系统,因为照明的浪费能源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主要是抓这个BA和照明系统。另外一个发展总的来讲,我认为我们找BA系统应该把一个很好的空调专业结合起来,只有两方面更好的结合才能够发挥BA系统在智能建筑里面的作用,以及在节能方面的作用。

我是谈这两点。我们既然是互动了,刚才我们也听到几个专家的发言。那么下面各位听众有什么需要跟我们三地的专家互动交流的?请大家发言,有什么问题需要向我们专家提问?

多名观众踊跃向现场专家提问,互动气氛热烈

观众:刚才专家说BA系统空调要很好的结合,这个怎么样结合呢?因为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专业,如果有这些方面结合的话,请专家有一个比较好的建议给我们。

张文才:我遇到了很多系统建设商,因为从他们本身这些队伍的人员的组成里看,所控制的可能是其他的弱电,空调做得很好,这是第一,第二,空调专业的人,它的年龄还处于比较年轻的状态下,他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不像我们院里面,空调还有全国的大师,基本上现在是属于全国年轻的顶尖人。但我是建议我们做这个工程的人应该和他自己单位的人,他的水平怎么样,我们自己应该知道,这个答案如果拿不下来的话,比较难。这个重点是个问题。而且技术水平还可能到不到这个层次,这个就是比较为难的事。

张公忠: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刚才张主任说的以外,在技术管理的层面上也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标准的定位方面,我上午发言的时候,提到过香港行政政府,关于HVAC对关于控制平台的规范,它就是在技术管理的规范的层面把两个专业融合在一块,那么在这个标准有两百多页的英文版,我已经全部仔细的看,也做了某些推敲,我上午说的方法必须为了解决风平的问题,然后它在BA的技术对防干器都做了规定。我也是BA组的成员,我就主张要把螺孔系统把出风系统结合在一起,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要空调的对象主要之一。那么我认为这是解决方法之一,谢谢大家!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