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海外信息

气候谈判:欧盟“积极姿态”的背后

2010年11月0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上周的欧盟首脑会议传递了对《京都议定书》的积极姿态。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会后发表的声明称,欧盟愿意考虑从2013年开始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也是欧盟首次清楚表明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立场”。

需要对这则报道作两处注解:

第一,声明确实表示,欧盟“重申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意愿”,但前提条件是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被纳入一个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而且这个条件必须满足。显然,这指的一是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二是加入《京都议定书》但没有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

第二,这并非欧盟首次表明这一立场。在2009年9月以前,欧盟谈判代表的口径还一直是“在2012年后继续《京都议定书》”,只是从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才突然改弦更张,跟随美国质疑《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就开始重新定调。在今年10月的天津气候谈判期间,欧盟已经正式表态“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此次欧盟峰会只是重申了欧盟谈判团的立场。当然,峰会的级别更高,因此还是有意义的。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协议。它规定了发达国家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这段时间也称“第一承诺期”。2012年后,第一承诺期将到期,因此目前气候谈判的一项重点就是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以后)继续减排的问题。这是整个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体系的核心。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此予以抵制、回避,欧盟的态度也一直暧昧、摇摆。

此前,外界普遍流传着“《京都议定书》2012年后将过期”的说法。“过期说”不符合事实,但在媒体界流传甚广。这不怪媒体没做好功课,而是因为一些谈判团和组织不断散布“过期说”等说法。准确说法应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

因此,笔者以为,虽然欧盟的表态附设了种种条件,且并无新意,它仍然是值得欢迎的。这意味着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力量再次占据了绝大多数,包括超过140个发展中国家与欧盟27国。反对方只剩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个左右的国家,某种程度上陷入孤立。这还意味着“第二承诺期”的概念通过欧盟得到传播,也有助于媒体修正“过期说”等错误提法。

欧盟此举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纳入欧盟的战略轨道。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欧洲2020战略》确认了“20-20-20”气候/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降低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具体目标则包括:转向低碳经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提高能源效率等,最终目标是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

为了达成其低碳发展战略,欧盟实施了多种政策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欧洲碳市场。《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市场的总盘子从7亿美元一路上升到了2009年的144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份额来自欧盟。2009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交易量为1185亿美元。考虑到2009年处于金融危机阴影下,碳价格持续低迷,未来的价格与成交量还有上扬潜力。如何把盘子做大,是欧盟决策者的一个重要考虑。

气候谈判,本质上是政治-经济的利益之争。在这个意义上,欧盟的气候谈判政策也是在为碳市场开路。因为减排目标越高,碳市场的盘子才会越大。在此次天津气候谈判期间,欧盟方面特地强调,支持《京都议定书》的“附属机制”——言下之意,就是支持以三种灵活履约机制为主要代表的碳市场。此外,欧盟还试图迫使发展中国家增加减排量乃至接受强制减排,这有利于欧盟卖出自己先进而过剩的低碳相关技术。

如此,低碳政治、低碳产业与低碳金融三者组成了欧盟的“政策组合拳”,互为支撑,以实施欧盟2020年整体战略。总体上看,这有利于欧盟维持其在气候政治中的地位,客观上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

不过,这中间仍然存在三大疑点:

第一,欧盟支持《京都议定书》是有条件的,其中包括中印等国被纳入国际协议。如果“被纳入”指的是强制减排,这不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不符合中印等国现阶段国情与国家利益。显然,未来的气候谈判还将充满变数,因此欧盟能否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也存在疑问。

第二,欧盟的减排措施靠的究竟是本土的努力,还是靠他人?近日,欧洲智库“政策交流”的一份报告显示,欧盟进口商品包含的排放比1990年增加40%。也就是说,欧盟的“减排”是靠其贸易伙伴(中国是其中之一)的“增排”实现的。而另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的三分之一用于生产出口产品。那么,是否可以说,欧盟是在“输出碳排放”?

第三,欧盟的减排水分到底有多大?现在看来,欧盟减排部分是靠“热空气”(AAU),即东欧剧变后的经济下滑所产生的减排量实现的。这些国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其减排目标,而且还有盈余,这些盈余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例如西欧)冲抵减排量。

顺便说一句,这种以经济下滑为代价的“减排”,我们还是不学为好。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