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2003年中国空调业进入第三次整合期

2003年03月1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2003年空调行业的形势不容乐观: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3100多万台的产量,不可能快速提升的市场需求,大量的库存,雪上加霜的原材料全面大幅度的涨价,未知的天气趋势……究竟怎么办,企业都在谋自己的小谋小略,等着看谁最先跳出来打价格战,然后看自己怎么应对。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希望自己有一招出奇制胜,取得市场的主动。”2月22日北京,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办的“中国空调行业品牌传播高峰论坛”上,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女士一语道破2003年国内空调行业的严峻态势及企业的普遍心态。 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以海尔、美的、科龙、海信、新科等为代表的优势品牌,已经将各企业的战略调整到供应链管理、品牌个性化及价格定位等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些强势品牌的推动下,中国空调业正在面临着第三次整合。 第三次整合 在国内家电销售巨头、著名的家电专营连锁企业苏宁集团副总裁孙卫民看来,以2003年为起点的行业整合,实际上是国内空调行业的第三次整合。 空调业的第一次整合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那是春兰、华宝称雄空调业的时代。在此期间,以春兰、华宝为代表的国内空调企业,与进口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因此第一次整合的结果,不是国内品牌之间的整合,而是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之间。第二次整合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华宝与科龙的合并、以及春兰在销售模式上出现的失误,为一些后来品牌让出了上升的空间。以海尔、格力、美的为代表,借助新型的营销模式迅速崛起,被业界称之为传统的一线品牌。 而以2003年为起点的第三次整合,参与的企业有了量上的激增,由于空调业是前几年来家电业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高达20%左右的利润率,吸引了两百多个品牌的加盟。除了传统的一线品牌海尔、美的、格力以外,还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外资品牌,如LG、松下,以及目前市场上叫得响的十几个二三线品牌,其中不少是其他家电行业的领军品牌,如长虹、科龙、新科、格兰仕、小天鹅等等。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可谓身经百战、市场策略大都可圈可点,每个品牌的实力都不可小觑。因此,空调业的第三次整合必将激烈异常。 从市场整合的角度讲,虽然越来越多的品牌会带来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同时市场蛋糕也越做越大。数据显示,90年代初期整个市场估计在500万台左右,目前已达到2500万台左右,客观上这种竞争导致了市场放大。 行业转折年 从空调业近二十年的发展轨迹看,行业出现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旺季市场的价格,一个是淡季市场的运作。事实上,透过2002年度旺季和2003年度淡季两个市场的态势,确实可以说明2002年~2003年是国内空调行业的一个转折年。 首先,从2002年旺季市场的实际价格方面分析。2002年空调的价格,从零售市场上看,在旺季最高峰7月份的时候,降到了历史年度的最低点。“而在此之前,大家都一心指望旺季价格能够走高、多赚一点。这种心态就像股民在股市上的心态一样,大家没有信心,就都开始抛盘,以致于出现了‘胜利大逃亡’的情况”。孙卫民这样评价2002年的空调旺季市场。 记者分析,价格走低固然与去年“天公不作美”、旺季没有持续高温的气候条件相关,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国内空调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造成的,换句话说,空调市场已经到了一个亟待整合的临界点。 其次,从2003年淡季市场操作方面分析。从去年9月至今年3月的年度淡季,与以往相同年度相比,市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市场炒作行为明显减少,经销商都收紧钱袋对市场采取观望的态度。从今年淡季市场上看,自美的在去年年底宣布建立自己的价格定位坐标系之后,格力、海尔等一线品牌也当仁不让,分别以补差、扣点的方式纷纷调低价格,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主导机型的平均市场价格已经下降了15%~20%,大大压缩中小品牌的操作空间。 前面两点说的是内忧,事实上,中国空调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十分恶劣,这些都加大了整合的力度和难度。据霍杜芳介绍,2002年空调行业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利润全面缩水。雪上加霜的是,进口钢材的价格上涨了30%以上。而国内替代产品的价格也平均上涨60%。与此同时,其它原材料价格也全面上涨。整个家电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单台空调压缩机的成本因钢材涨价增加了15%~20%。一台合格的一匹空调,因为材料涨价成本增加了10%以上,再加上市场平均价格走低的15%~20%,2003年整个空调市场的降幅已高达30%左右。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运作和贸易活动都必须遵守国际统一的规则。现在各国技术标准指标不断提高,空调的冷酶代替、废旧家电的回收,各国都以法律或规定的形式提高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门槛,如果国内空调业没有利润,拿什么去提升技术水平,又怎么去打破出口产品的技术壁垒?!霍理事长认为,国内空调企业需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些,从企业未来良性发展的角度,打造自已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2003年空调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国内空调企业显然都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些已经在国内形成规模、产销量在50万台以上的、以海尔、美的为首的传统一二线企业,开始主动把握市场的主动权,“以我为主”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阶段。其竞争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品牌个性化及价格重新定位等三个方面。“一旦形成这种供应链的整合以后,商业就会融入到制造业市场的整合过程中去,那么新品牌成长的难度就非常大了,这样才会真正意义上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孙卫民对这种整合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我相信2003年空调业的这次整合,可能会使空调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延续以往那种不正常的现象——有规模的企业竞争不过没有规模的企业,有规模企业的价格没有这些没有规模企业的价格有优势。相信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必将慢慢地被杜绝”。孙补充道.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