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综述

制冷剂:透过冷热看未来

2014年06月16 06:32: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近期,制冷剂行业骤然热了起来:HCFC-22(R22)由3月初的1万元/吨连涨两月,3月和4月份的涨幅分别达到18%和12%左右,短短两个月时间的累计涨幅超过30%;相关制冷剂上市公司的股价更在5月中旬出现涨停,生产R22等产品的企业开工实现满负荷。有制冷剂企业乐观地认为,在其带动下,部分制冷剂产品将再现2011年强劲复苏势头。而另一方面,HFC-134a等第三代制冷剂产品陷入了国内产能过剩、国外“双反”调查的双重压力之中,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边火热一边寒冷的状况?整个制冷剂产业何时能真正复苏?目前该产业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度调研。

现状:二代产品价格回升

今年以来,我国制冷剂行业亮点颇多:整个产业链从R22到甲烷氯化物开始涨价,其中R22和三氯甲烷都创了2013年以来的新高。R22一季度累计涨幅达20%,4月以来的涨幅也在10%以上,2月10~5月10日的累计涨幅达到34.19%。中国化工报记者发现,5月12日,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普遍出现涨停。

对此,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葛方明表示:“R22热不代表所有的含氟制冷剂都热。对R22来讲,其复苏势头是配额限制、原材料涨价以及行业销售旺季到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国际履约要求,我国从2013年开始正式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s)的使用,以2009和2010年两年销售量的平均水平为基数,每年削减10%,2030年实现除占2.5%的维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淘汰。对此,R22的生产和使用从去年8月就开始执行配额管理,即用于原料用途的生产量不受生产配额限制,但用于国内使用的生产量和用于出口的生产量受生产配额限制。因此,这导致今年以来包括R22在内的HCFCs产品产能在逐步收缩,再加上空调需求旺季即将到来,国内厂家逐步调整产品价格,才形成了上述的局面。

然而,身为氟制冷剂的生产大国,用于车用空调的HFC-134a和用于家用空调的HFC-410A(R410A)等第三代制冷剂产品的价格并未随同R22等产品而上涨。

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三代产品内外受挤

第三代制冷剂产能过剩是国内制冷剂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近3年新建开工的产能已相当于过去历年产能的总和。”葛方明谈到,“根据目前中国制冷剂的产能情况,如果满负荷开工,可以供给全世界的消费,足见其过剩程度。”

据葛方明介绍,2013年,国内HFC-134a产能已达20万吨,开工率不足70%;HFC-125产能已达16万吨,开工率不足50%;HFC-32产能已接近15万吨,开工率也不足50%,但还有企业在建和拟建相关项目。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晓岗也告诉记者:“虽然替代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产能扩大的趋势更为明显,产能过剩严重。近2年,产能大于需求近40%,行业整体的开工率小于60%。而每年下游的需求仅有小幅增长。”

据于晓岗介绍,由于前2年新型R410A系列制冷剂前景看好,导致社会主流资本纷纷流入,以前没有从事过氟化工的企业也进入到这一领域,新产能逐步增多,导致供过于求,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严重。

“由于行业新进入者既无客户资源,也无销售渠道,因此只能依靠低价竞争。另外,去年贵金属如铜、铝等跌价,也导致第三代制冷剂价格下降,空调企业采购成本降低,相关制冷剂企业生存较为艰难。”于晓岗强调。

东岳集团进出口公司经理任学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制冷剂企业的毛利水平较之前下降很多,3年前的HFC-134a出口价格是100美元/瓶,现在只有40多美元/瓶,这里面有因技术进步而成本下降的原因,另外主要是产能扩大、无序竞争所致。

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雷俊则谈到,自2011年至今,国内制冷剂行业进入到一个下降通道和低谷期。目前这一轮低谷期的成因,主要是上一轮行业景气所造成的产能过剩所致,对于制冷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HFC-134a及R410A这两大类替代品,无论是家用产品还是商用产品,产能过剩是中国制冷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使得2012年至今,全行业始终处于低谷状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无利润可言。

除了国内产能过剩之外,制冷剂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双反”及欧洲的“禁氟令”。

据雷俊介绍,美国去年启动了对中国HFC-134a的“双反”调查,近期将进行倾销调查初裁,会加剧这个行业的困难局面。

另据记者了解,欧洲议会近日讨论修改一项法律草案(F-gas法规修正案),要求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逐步削减温室效应值较高的气体使用,力争在2030年将这类产品在欧盟的用量减少79%。欧盟“禁氟令”对国内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应对:积极开发四代产品

雷俊告诉记者,美国25%左右的HFC-134a制冷剂产品来自中国。为应对美国对我产品的“双反”调查,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已经积极应诉,认为美国反倾销依据并不成立,目的是保护其国内产业的利益。一旦判定美国反倾销初裁成立,国内企业就要缴纳巨额保证金,对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非常不利,风险将会增大并失去原有的竞争力,相当于被挡在了外面。

而针对欧盟的F-gas法规修正案,于晓岗表示:“欧盟的F-gas法规修正案比较激进,旨在降低含氟气体的排放和欧盟的环境压力。2014年3月份通过欧洲议会投票审议,预计将于今年2季度通过欧盟委员审议,并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从修改案内容来看,它比上一轮修正案的规定有所放宽,法规要求到2030年欧盟区域氢氟烃(HFCs)生产量和进口量将控制在2009~2012年平均值21%的水平;对不同领域HFCs物质在新设备中的使用也明确了禁止日期。”

据悉,欧美现阶段大部分国家和企业都在推广低GWP(全球温室效应潜值)的HFO-1234yf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替代品,但也有少数国家和企业在推广R744、R32和R290等产品。欧盟MAC指令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欧盟28个国家中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采用GWP小于150的制冷剂。但由于其替代技术尚未成熟,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yf在奔驰、大众等下游一些汽车厂商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面对当前挑战,国内制冷剂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国外对我们设置的技术壁垒有其经济政治的博弈成分,因为他们的第三代替代品如HFC-134a及R410A的市场份额正逐步被中国厂商取代。但是未来新的、更加环保节能的替代品的出现不可避免,可能是HFO-1234yf,也可能是其他产品,所以我们必须做好第四代替代品的技术储备。一旦这一产品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我们将能为现有客户群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让下游企业受益。”于晓岗谈到。

葛方明也强调,中国是制冷剂生产和消费大国,企业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生产经营。首先要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制定的政策,企业要坚持执行;其次,我国氟化工存在低端过剩、高端需要进口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否则将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国内在开发第四代制冷剂产品方面有了一些新动向。

据雷俊介绍,作为HFC-134a的替代产品,国内已有企业有自己的HFO-1234yf专利,目前在中国已经获得了相应专利的授权。“在制冷剂行业,我们的宗旨是做好追随者,跟随跨国公司的主流,还不是引导者,因为像杜邦等国际大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比我们多得多。因此,一旦他们推出新产品,我们就要加快这方面的研发,减少双方的差距,并在新的领域研究突破他们应用专利壁垒技术,加大对新产品生产及应用领域的开发。现在除了依托自己的技术人员,我们还要与国内科研院所采取开放性的合作,将技术突破后的收益体现知识产权的共享,共同推进这项工作。”雷俊表示。

抓好管理延伸产品链

除了积极应诉和做好第四代产品的技术储备,国内大型企业还通过强化管理和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加环保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来应对产能过剩的危机。

据于晓岗介绍,为应对目前的市场压力,中化蓝天正不断加大技术改进步伐,强化成本管理,包括采取精益管理、管理提升、降本增效等方式,尽可能做到成本最低。在公司战略目标上,中化蓝天将重点发展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以及清洁灭火剂和电子气体等环保型新产品,争取早日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

“我们利用上游储备丰富的萤石资源,正在发展绿色环保制冷剂产品。未来公司的策略分两步走:一方面是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的上规模、增加产能;另一方面是做好第四代替代产品的技术储备,力争站在气候和环境解决方案最前沿,成为一家优秀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于晓岗强调。

雷俊表示,巨化公司的策略是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的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开拓国内市场。HFC-134a过去主要用于出口,目前国内市场前景很大,但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希望政府和媒体能加大对市场上假冒的HFC-134a车用冷媒产品的监管和曝光力度,改善制冷剂企业在拉动内需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另外,打击假冒伪劣制冷剂产品也能减少对汽车用户的危害,这对于我们通过拉动内需消化过剩产能将非常有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亿辆车的车用空调中如果能使用HFC-134a,市场前景将依然乐观。

“虽然东岳集团今年的情况还可以,但据我观察,现在其他各厂很难维持,目前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边缘。因此,今年国内一些大型制冷剂企业都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出口许可证制度已经确定了,我们就不要再贱卖产品了。我们涨价了,下游也会接受。”任学说。

任学表示,在丰富产品链方面,大力发展HFC-32是东岳集团确定的方向。目前企业在正常生产,只是产量还比较少,刚处于推广阶段。“HFC-32现在用量最大的是在HFC-410A的混配中,我们想把它作为新的单质直接使用,配套的压缩机也刚刚研发出来,这一产品可以算是一个可行性的发展方向。”任学介绍说。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