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海外信息

制冷剂存缺陷 奔驰多款新车遭禁售

2014年03月11 15:54:00 来源:汽车大世界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是要环保还是要安全?这是近期摆在欧盟和奔驰面前的一道两难抉择题。

而事件的起因就是一个小小的车内空调制冷剂。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正在令奔驰这个全球汽车工业的鼻祖左右为难。

何为空调制冷剂?汽车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干燥储液器及管路等组成。用户启动汽车空调系统之后,压缩机在发动机带动下开始工作,驱使制冷剂在密封的空调系统中循环流动。在整个循环中,制冷剂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制冷剂的好坏、数量的多少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而就在6月12日,法国政府对奔驰A级、B级和CLA级车型发布了禁售令。销售禁令的官方理由是:上述三个车型仍使用欧盟禁止的R134a空调制冷剂。

根据了解,奔驰新车采用的是老款R134a制冷剂,而欧盟测试结果显示该制冷剂对环境存在危害,因此禁止使用R134a。欧盟规定,今年初起,欧洲市场的新车必须采用R1234yf制冷剂,但奔驰称其测试过程中发现R1234yf存在起火并释放有毒气体的风险,因此拒绝使用。

奔驰针对R1234yf的实地测试要追溯至2012年,当年12月,路透社发表文章称,奔驰测试员模仿实际情况在奔驰B级旅行车的空调管路上制造了一点泄漏,制冷剂(又称冷媒)以及空调压缩机的机油混合物发生泄漏并喷洒至该车的1.6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接触到发动机发热的表面后,液体立刻起火,并瞬间释放出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致命的氟化氢气体在挡风玻璃表面凝结,并在其表面上覆盖上一层乳白色的薄膜。

随后,13家大型汽车制造商秘密对该制冷剂进行第四轮安全测试,以检测戴姆勒公司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车身正面碰撞测试的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试验中该制冷剂会发生燃烧。

奔驰将R1234yf的安全性已经定义为“可召回”的级别。奔驰在美国市场就召回了使用新型制冷剂R1234yf的SL级车,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奔驰公司将在美国召回432辆2013款SL级轿车。原因是:在严重的撞车事件中,上述车型的空调制冷剂管路可能断裂,从而增加引发火灾的危险。

但新型空气制冷剂的生产厂商——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和Dupont公司随即就则进行了自我辩护。声称,仅Honeywell一家公司就为该产品在全球申请了100项专利。这两家公司还称,该测试未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而HFO-1234yf新型制冷剂安全性检测的碰撞测试中采用的车辆也没有任何危害。

2013年3月份,欧盟暗示将对拒绝采用新型制冷剂的奔驰进行禁售处罚。据欧洲媒体Inautonews3月25日消息,欧盟发布文件表示,所有不符合欧盟法律的奔驰车型将被禁止在欧盟地区销售。欧盟工业和企业委员会专员AntonioTajani称,如果欧盟成员国不遵守规定,他将对其进行侵权诉讼。与此同时,欧洲委员会表示,经过了两年的宽限期后,新规定将从今年开始强制执行。根据欧盟公布的气候变化法令,在流动的空气条件下,奔驰仍然使用的R134a温室效应潜能值是二氧化碳及其替代品的1430倍。

制冷剂的风波到了2013年7月份进入到了一个高峰。7月份,据《汽车新闻》消息,除了法国之外,其它欧盟国已经一致同意,禁止使用R134a制冷剂的奔驰车型流入市场,这意味着奔驰新车遭到禁售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报道,在与欧盟汽车技术委员会的会谈中,欧盟28个成员国代表讨论了奔驰仍然使用旧款制冷剂这一问题,一致同意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汽车必须采用新型制冷剂。他们声明,市场上现有采用R134a制冷剂的车型必须退出。而奔驰称,法国的禁购令将影响到其全球销量的2%。

奔驰随即宣布,将针对这一事件对法国政府进行起诉,并强硬表示,“(法国政府禁售奔驰新车)这种做法匪夷所思,并不能适用于这种情况,因为在欧洲的公路上几乎所有的新车和二手车都使用了安全的R134a制冷剂,而且会持续到2016年底”。梅赛德斯-奔驰销售商法国协会主席称,法国95%的汽车使用该制冷剂,如果有这么危险,法国应该把所有这些汽车都赶出路面。估计被禁止的车型年销售量约3万辆,占销售总量的50%。

针对奔驰的诉讼,法国政府表现出了强硬态度。法国环境部在7月26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奔驰如果不遵守欧洲法规,法国将坚持禁令。”

7月22日,英国路透社报道,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否认了戴姆勒集团所称其车载空调冷却剂有毒的说法。霍尼韦尔欧洲事务负责人TimVink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戴姆勒所做的测验是静态的,不能反应真实事故的过程。霍尼韦尔表示,R1234yf冷却剂不存在重大风险,它是最划算、最环保的冷却剂。霍尼韦尔还称,只需对空调系统稍作改动就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释放气体,这样就可以解决戴姆勒的担忧。Vink提出质疑,为什么戴姆勒没有试着有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而是单方面地拒绝使用R1234yf冷却剂。

7月31日美国《汽车新闻》报道称,SAE国际汽车研究机构也反驳戴姆勒关于新型空调制冷剂存在风险的说法,称戴姆勒对于制冷剂的测试存在缺陷,不能如实反映现实情况。SAEInternational是一家全球性机构,是由一些从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汽车制造商组成的机构,该组织的一项宗旨就是为汽车行业制订了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标准。这个组织说,奔驰对新的空调制冷剂的研究是有缺陷的。SAE认为,戴姆勒的测试基于一些能够增加发生火灾风险的虚拟因素,同时却忽略了那些会降低发生火灾概率的因素。

显然,围绕着R1234yf新型制冷剂的风波有升级的趋势,双方似乎都不愿作出丝毫的让步,也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围绕着空调制冷剂,整个汽车产业似乎已经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派认为原先的R134a制冷剂是比二氧化碳威胁更大的温室气体,长期使用就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外媒统计,通用、克莱斯勒、菲亚特、丰田、雷诺、本田、现代、马自达、标致雪铁龙、捷豹路虎等车企均持此立场。而大众、宝马、奥迪等德系品牌似乎站在了奔驰的身边。据英国路透社消息,德国大众日前紧随戴姆勒之后,拒绝使用美国Honeywell和DuPont公司开发的新型车载空调制冷剂。大众计划未来在其全新车型上推出基于二氧化碳的空调系统,而不是使用霍尼韦尔开发的HFO-1234yf制冷剂。

大众集团总裁皮耶希(FerdinandPiech)在2012年11月时曾表示,大众旗下包括奥迪、保时捷和斯柯达在内的品牌都不会使用具有可燃性的HFO-1234yf作为制冷剂。此外,autoevolution的消息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其近期的报道中指出,德国三大汽车巨头都在独立研究自己的基于二氧化碳的空调系统。德国三大汽车巨头均认为,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高达10%,可以更快地冷却和加热,也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二氧化碳制冷剂能否成为安全的替代品,这依然是一个未知。但现实情况确实,无论是奔驰等进口品牌正在使用的对环境存在严重影响的R134a,还是测试中存在起火隐患的R1234yf制冷剂,我国目前尚缺乏全面的强有力的监管和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相关标准的滞后使得无论哪种制冷剂都能够“畅通无阻”地在市面上进行发售。

统计显示,2012年1-12月汽车整车(含底盘)累计进口113万辆,同比增长9%。2013年1-6月汽车整车进口53万台,这些进口汽车中究竟采用的是哪种制冷剂,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一本糊涂账。

以奔驰为例,奔驰2013年在中国市场逐渐走出了颓势,7月奔驰在中国市场(含香港)销量达到了18,530辆,同比大幅增长31.1%。前7个月,奔驰在华销量同比提升3.5%至117,444辆。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奔驰车型加注的是何种空气制冷剂?普通的消费者依然无从得知。

早在很久之前,环球网曾经试图联系奔驰中国等外国车企核实相关信息,但截至发稿时至,包括奔驰中国在内的车企没有给出任何一个官方的回复,这些沉默的“奔驰们”在经历了中国车市黄金十年的疯狂增长期,成为最大既得“利益获取者”之后,却依然不愿意对中国的空气和消费者采取同对待欧洲车主一样的态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令人遗憾。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尽管近年来全球都正尝试用多种办法实现节能减排,但效果似乎还并不理想。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地区迎来强劲高温,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最高气温达到40℃。上海、杭州、重庆三大城市的气温联手攀上40℃,杭州甚至突破41度,创历史纪录。有专家指出,全球变暖以后,显著的影响使得大气当中的水分循环加剧。另外,使得大气不稳定度增加,极易出现极端旱涝灾害。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黄金10年。汽车保有量从1600万辆攀升到1亿多辆。汽车市场由小变大,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比原先普遍预测的2015年提早了5年。近日,又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和2022年,新车产销规模约为2600万辆和3900万辆,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分别约为115辆和230辆,总保有量约为1.60亿辆和3.25亿辆。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除了标志着我国步入了汽车社会,也揭示了汽车同环境变化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汽车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标准同国外相比也并不完善。认识上的盲区、标准上的滞后使得无法将这些国际车企大鳄们“关进”监管的笼子里。

空调制冷剂究竟会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多大影响?它真的安全吗?二氧化碳制冷剂能否成为完美的“替代品”,这些疑惑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缜密的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阶段,无论汽车厂商使用何种的制冷剂,其造成的安全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都将由中国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保持缄默的车企和毫不知情的消费者与国外针锋相对的激辩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究竟是什么令我们原本同我国自身气候根本利益和亿万消费者安全息息相关的空调制冷剂问题上,变成了一旁默默无闻的看客?

奔驰、霍尼韦尔和欧盟似乎在中国消费者面前共同上演着一场遮遮掩掩的“罗生门”。支离破碎的信息使中国消费者一种用“隔岸观火”的错觉。期望奔驰新车遭欧盟禁售事件所引发的讨论,能够真正引发我国汽车产业对于空气制冷剂研发的重视,相应的行业和国家标准能够及时进行升级、同国际接轨,倒逼车企在使用空调制冷剂时能够更加地规范,从而在温室气体减排和保障行车安全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观。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