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制冷电器

1400亿销售额背后 格力怎样黏住经销商

2015年03月02 10:02:00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最近这段时间,老赵在为两件事发愁:一是一笔数额对他来说并不算小的贷款即将到期;二是库房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他在四处寻找能够放货的地方。

作为格力经销商体系中最小的“小户”之一,老赵的店位于河北省某地的一个镇上。镇子远称不上富裕,农田环绕、商家不多,春夏时节车在街上驰过,会扬起一阵尘土。在经销格力空调之前,他的店是一个小型的综合商场,卖些食品饮料、针织日化品,还有冰箱、洗衣机、小电器等等,现在近乎成了格力专卖店。

“我做格力(经销商)有三、四年了,一个非常深的感触是——做格力没有钱是不行的。”老赵深吞了一口烟后,笑着说。

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老大,“格力”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而从寂寂无名到成为行业“霸主”,格力的营销模式被认为是强劲的推动力之一。其所开创的“与地方经销商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营销模式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攻城拔寨,几乎无坚不摧,甚至被业界赞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受到追捧与模仿。

而这些稍显“宏大”的概念,对于老赵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在他看来,经销格力就是两件事——“使劲儿找钱与使劲儿租库房”。

“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格力(经销商)的,他会有一个筛选,你如果想做格力空调,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比如你的卖场是当地最大的,比如你的店铺地理位置很优越,比如你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你如果想做个三万五万、十万八万的,那格力根本就不会跟你签约。”大军说道。他是老赵的朋友,做家电销售生意已有十多年时间。他自己的店位于离老赵不远的另一个镇子上。他原来也是格力众多最基层的经销商之一,但“跟了几年实在跟不动了”。

老赵与他深有同感。

似乎,那个足以写进课本、走进营销课堂的“利益共同体”模式,并不是“格力模式”的全貌。

“格力模式”

“销售政策”,大军对《中国机电工业》说,“格力的销售模式中,最重要的是销售政策。”

作为格力的签约经销商,老赵他们要签订销售任务,并要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销售增长,增长幅度因人因时而异——老赵近几年要保证每年增长20%;大军说他原来要保证每年递增30%;另一位县城的经销商老增则要保证20%-30%的增幅。“格力要求先打款,后提货……签完约后,一般首期出款要达到全年任务的30%。”大军说,“这笔钱一旦打上去,你就开始进入格力的市场运行程序。”

在老赵的观念里,格力的销售运作模式,是“一个经济头脑相当好的团队研究出来的”,他拿起桌上的一包烟作比——“这包烟实际上真正的进货价是8.5元,卖10元;而格力会以12元的价格让你提货,但是一包会给你4元的‘返利’;如果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50%,可能会给你追加‘返利’0.5元……”

格力所给的“返利”,才是他们真正的利润来源——大军说,“如果你只想一进一出赚差价,那你根本就挣不到钱”。据他介绍,格力的产品按价格一般可分为标牌机、活动机、特价机等几种,提标牌机、活动机等都会有相应的“返利”,“比如提标牌机的货,他可能会对你当期提货给予15个点的‘返利’,按标牌价提货一般给的‘返利’都比较高。”大军说道。接下来,格力的提货“政策”会一波接一波地“袭来”,并且环环相扣。“第二次提货不仅会有相应的‘返利’,而且他可能会告诉你,如果这次的提货政策跟了,会对你第一次的提货追加几个点的‘返利’;第三次可能还会对你前两次的提货追加‘返利’……”政策的释放是不定时的,大军说道,“格力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适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在感觉到经销商提货不积极的情况下、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在‘五一’‘十一’等重大促销活动期间、或者针对竞争对手的行动等等,都会释放相应的政策,鼓励经销商提货。这样一期政策连着另一期,环环相扣,经销商一旦不跟,损失就比较惨重。”

对此,老赵坦言,如果某期政策你没有跟、没有提货,原来所积攒的‘返利’可能就会被打折扣;另外,如果你没提货,其他经销商提了,你的成本就会比别人高,从而在市场上不具备价格优势。“所以没办法,只能跟上。”他说道。

事实上,格力的“返利”不会以现金的形式返还给经销商,而是以货物的形式;但在“返利”的使用上,会有所限制。“用‘返利’提货不是说你想提什么都可以,他会给你规定只能提什么类型的货,一般提的都是高端机型或者比较难卖的机型,价格比较高,提回来销售的话平均折扣率在15%以上。”大军说道。老增的情况与之类似,他也曾用“返利”提过许多高端机型,因为所处地区并不富裕,销售往往会有大幅折扣。“1万9千多元提回来的空调最后可能只能卖到1万元……贬值比较大。”他说。

事实上,在空调行业,并非格力一家在这样运作。业界老二美的的运作方式几乎跟格力一样。所不同的是,美的的“返利”结算比较及时,而格力是每一个销售年度结算一次。当然,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格力还需要“买‘返利’”。

“下一年度开盘时,‘返利’结算清楚后——比如说你有10万元的‘返利’——你得按照一定的比例打款过去,这个比例是不定的,有时是1:3,有时是1:4,今年的比例是1:6,这就意味着,你得打60万元过去,然后格力会给你70万元的货。”老赵说。对于那些销售规模越大、提货越多、“返利”越高的经销商来说,“买‘返利’”时所需的资金也越多。

“我们这行,其实是靠天吃饭的,真正的销售旺季只有夏天那几个月,如果天气不热,日子就不会太好过。”大军说道。因此,每年夏天,他都期盼着天气能再热一些。空调行业的销售年一般是从当年的8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称为一个“冷冻年”。“一般在旺季到来之前,我手上所囤的货已经达到全年任务的80%。”大军说道。这就意味着,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在销售并不火爆的情况下,经销商仍需跟“政策”,打款提货,由此导致资金压力很大、库房爆满。

“爱恨交加”

“格力能把一个综合性的商场,变成格力专卖店。我原来卖食品饮料、针织日化品,还有冰箱、洗衣机、小电器等等,后来做了格力之后,原来这些东西卖了钱都不再进货了,全打给了格力……”老赵说道。

就这样一个周期接着另一个周期。格力在急速膨胀、飞奔前行,而对于老赵他们来说,却往往“跟三四年就跟不动了”。

“一般情况下,那些选择不买‘返利’的经销商,下一年度也就选择不再续约。为什么?因为他手中所压的货物已经足够他下一年度去销售了,他已经没有钱再跟着做了……大部分人都是这种情况,因为手中所剩的货物实在太多了,下一年度根本就跟不动,损失就损失吧,我先卖卖,以后再说……”大军说道。

而事实上,即便他们萌生了退意,也并非真的就此彻底与格力“一刀两断”;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资金回笼之后,又会重新与格力走在一起。

“格力的品牌实在太强大了,根本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的情况”,大军说道,“在我们这个地方,凡是买空调的顾客,没有不知道格力的。他的品牌拉动力十分强大,对于我们这种综合性的家电卖场来说,有时成套购买的顾客过来,一看没有格力空调,他可能掉头就走了,其他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也都不买了……”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有些综合性的店可能就没跟格力签约,但他也会想办法弄点格力空调来卖,他们或许根本不指望卖格力挣钱,只是想让格力起到一个拉动作用……缺了这个东西,还真不行。”

当然,除了品牌认知度高、拉动力强之外,格力所给予的“返利”回报,其实并不低。“如果所有的政策你都能跟上,一期也不落下,那你所获得的那份回报确实很丰厚,平均毛利率至少在25%以上,高的时候能超过30%……”大军说道。他的言辞间,洋溢着一种“爱恨交加”的味道。

“不过他始终是把你套在里面,到你最后‘解套’的时候,用‘返利’提回来的货得打一个折扣,所以如果真的不做了,你的收益率其实会有一个折扣……”他说。

老增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如果你能把政策都吃全,那格力所给的回报的确很高……我可以说是这个县里第一家做格力空调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是断断续续,跟两年就跟不动了,能倒腾开的时候再去做……”除此之外,经销格力还让他在其他方面有所收获——比如,格力的言出必行、作风强硬的行事风格让他在管理员工上有所启发——“格力要是通知经销商们开会,我们从来不敢迟到。要是有迟到的,他就会把你拦下来,罚你钱,散会时当场把这些罚款分给在座的经销商……如果你不交,他会直接从你账上把钱划走,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点我是比较欣赏的,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了一下格力的这种方式。”他笑着说,“如果说你没什么头脑、也不怎么努力,但要是紧跟着格力所推行的政策一步不落,也能发展壮大……看着满满一库房的货,你自己头都大了,只好拼命去卖货……做格力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他说。

“鞭策式”成长

老增做家电生意已有二十多年。这些年间,他从家电维修做起,渐渐转到家电销售。从长虹电视的兴衰,到格力空调的崛起,他在这方土地上悄悄地感受着。他说,家电行业此起彼伏这么多年,除了格力,没有任何一家能够采用这种销售模式;美的虽然在学,但尚做不到格力的程度与水平。“格力就像一个严格的老师,我们就像成绩不好的小学生,某次考试不及格,他打你一顿,你用点心,下次可能就及格了;他再打你一顿,你努努力,下次可能就上80分了;但当你考到95分的时候,他再怎么打你,你也很难考到100分啊……”老增说道。

1992年至1994年是格力空调迅速崛起的时间。业界普遍认为,当时实力还比较弱的格力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集中力量开拓春兰、华宝等品牌影响力比较弱的地区,通过自身强有力的专卖店渠道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迅速打下一片天地;1994年前后,格力先后推出了“淡季返利”和“年终返利”政策,与经销商的关系更加紧密,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而在1996年国内空调行业的“生死年”里,格力顶住了降价压力,放弃了当时价格跌幅最大的一匹分体机,将生产和营销重心转向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产品上,实现了“逆势赶超”,PK掉春兰荣登行业老大;1997年,格力开创了“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与大经销商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战斗力更加旺盛,从此在市场上一骑绝尘……在大军看来,正是在此品牌迅猛崛起、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快速发展时期,格力逐渐形成了对经销商“快马加鞭”的方式,“鞭策”着经销商们激发自身“潜能”、紧紧跟着格力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在自我壮大的同时也为格力的高增长与猛发展注入了能量。“归根到底,当时的国内空调市场还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留给经销商们去拓展,这让他们信心十足。”大军说。

而格力似乎本就有着不肯满足的基因与追求超越的血性,这种对自身的较高要求决定了其在选择经销商时,要选择那些与自身相匹配、有一定实力与基础的人,并用“格力模式”将他们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充分吸纳他们被激发出来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再度超越。有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的这种运行模式能在客观上实现其自身销售体系的“更新换代”——因为总会有一部分的底层经销商最后“跟不动”,他们选择暂时退出这个体系、“进山疗伤”,格力就会选择一批有实力的新进者,从而实现自身销售体系的时时“净化”,始终保持充足的活力与高昂的战斗力。

“格力这个品牌,其实适合那些新手去做。”老增说道。

“需要创新”?

不久前,格力电器发布2014年业绩快报——全年营业收入1400亿元,实现了200亿的增长目标。而在2012年格力成功迈上千亿级别后,董明珠为格力制定的发展规划是:“在后续5年间,每年的营收增长不低于200亿元。”

2014年岁末,媒体纷纷报道董明珠宣布“清场”并掀起“降价风暴”;其后,苏宁联合六大空调制造商发动“破格行动”,一时间国内空调行业风起云涌、剑拔弩张。

老赵和大军都认为,格力此举意在“炒作市场,消化庞大的库存,抢占市场”——“实际上,格力实现200亿的增长很不容易……空调行业这两年产能过剩、库存庞大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实现后续的增长目标,他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格力多少年以来,从来没有降过价,可见他的压力有多大……”大军说道。事实上,据大军描述,在他所处的县,空调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我的判断,县城的空调普及率达到了60%;而在这边的农村,空调的普及率仅有10%左右……”在他看来,格力的经销门槛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竞争对手机会。“有些不是很强的‘小户’可能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格力空调,只好投到格力的竞争对手门下……格力的选择其实给了对手机会,这些‘小户’在农村市场深耕细作,这两年发展很快。”

奔跑总有极限。在市场日渐饱和、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格力经销商们越来越感觉到了“压力”。不久前刚从格力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回来的老赵说:“格力的运行模式看来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了……董总给大家讲了一下午,主要还是鼓励大家拿货、鼓励大家好好干……”

而一位市里的代理商也刚从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回来。他说:“做格力,有钱的(经销商)能赚到钱,没钱的赚不到……除了有一个点、两个点的代理费,我们代理商其实跟经销商是一样的。做格力资金压力的确会很大,说实话我也借着钱呢……”而对于行业正在上演的“价格战”,他则比较有信心:“‘价格战’导致价格降低,公司这块会大补……但只要你紧跟着,稳定性还是有的。”

“我个人感觉,格力的运作模式未来会有一个变化,经过了市场快速增长的阶段,格力的模式不可复制,也应该有所创新……”大军对《中国机电工业》说。

不过,在说这话的时候,他跟老赵都在寻找其他项目,准备放弃家电销售生意。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