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春秋,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细碎的浪花,然而,对于执着追求事业的创业者,却是一段闪光的青春,多彩的年华。
现任民权县林七乡包村干部的赵国栋,这位豫东大地的赤诚骄子,怀着对美好事业的无限热恋,对党和人民的赤诚肝胆,面对多彩而又繁琐的农村工作,一路走来一路歌。赵国栋在历任3年村干部书记期间取得了辉煌业绩,所在村被市委评为“五个好村支部”、“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县百佳农民工新闻人物,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2010年,在众多的村支部书记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市村支部书记中唯一考取国家公务员的一员。以美丽青春作笔,写下了拼搏进取的豪迈人生。
“工作干好干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强不强,组织建设作保障”。他始终把组织建设贯穿于所包林七乡付庄村各项工作中,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他们促膝谈心,一道探索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经验,帮助他们创造一个适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为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他以争创“五好”农村党支部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付庄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赵国栋坚持发挥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学用科技、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移风易俗、带头计划生育、带头履行义务的作用。同时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上一课,学一技、创一业、进一言、带一户活动。村干部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慰然成风。他自到任付庄村以来,铺修该村水泥路10公里,在全乡率先建成了付庄村新农村社区,带领党员干部为群众先后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解决邻里纠纷60多起。村民冯某身患胃癌、韩某偏瘫多年,他自掏腰包购买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登门送到他们手中,并亲自为他们治病、料理,使他们病情得到好转。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受到了群众的拥戴。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名农村干部,赵国栋深深地热恋着脚下的黄土,他根据村域实际理出了一条“抓优势、调结构、立支柱、创拳头、求高效”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宣传引导,强化服务,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玉米、大蒜、三樱椒、温棚蔬菜生产。为转变群众的种植观念,他深入群众进行走访座谈,苦口婆心宣传引导,使付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蒜、甜玉米种植专业村,广大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仅甜玉米一项全村人均增收2000多元,种植的优质全乡甜玉米远销省内外十几个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群众都亲切地称他“富民财神”。
赵国栋深深懂得,要使农民吃饱饭,有钱花,在抓住抓好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使民营企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经营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他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在办证、用电、征地等方面大开绿灯。为使付庄村木材加工厂上档次、出规模,形成该乡的拳头产品,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招大商的实施规划,和招商办有关人员千里跋涉广开招商渠道,经过不懈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增加了后劲,木材加工厂在资金规模、加工能力上,逐步扩大,年经济效益突破60多万元。
水利是兴农富民的基础,他所在的行政村由于沟渠多年淤积,渠水断流,很多地块还是“望天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他顾全大局,坚持执行全乡兴修水利规划,专门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工程开工后,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群众奋战在工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开挖沟渠的积极性,带领群众高质量、高标准开挖沟渠11条,长20多华里,整修道路12条,长35华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夺得了全乡较好成绩,受到了乡党委、乡政府的表彰,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村农田全部成为旱涝保收田,付庄村成为水利建设样板村,赵国栋以他的聪明智慧和务实拼搏精神赢得了民心。
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面对干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他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为使计生工作登台阶、上水平、入轨道,他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完善了管理机制,强化了基础建设和台账管理,建起了人口学校,使管理和服务两个轮子同时滚动。面对具体工作,他始终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方针,推广“三结合”经验,遵循“三不变”的原则,使村委会的计生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使付庄村建成了优质化达标村室。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立无愧于民,这就是一个用行动说话的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