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审计局在审计中仍然发现不少屡审屡犯的问题,包括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截留坐支、隐瞒收入、乱收费、虚列支出等。为进一步增强审计公信力,树立审计良好形象,该局采取三项切实措施,积极破解屡审屡犯难题。
一、认真分析,对应归类。该局结合具体审计项目,集中全体审计人员智慧,对屡审屡犯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共梳理出18项。通过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现它们从本质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体制机制问题,具有分布范围广、涉及对象多、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如一些部门单位行政经费明显不足,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只好想方设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这类问题带有共性特征,是制度性问题,出现屡审屡犯的情况是必然的,需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从源头上加以解决。二是属于内部管理问题。如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乱收费、乱发奖金补贴等,这类问题主要受“小团体”和个人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着明显的主观性,是可以通过严格管理加以避免和遏制的。该局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将18项屡审屡犯问题进行了对应分类,其中第一类8项,第二类10项。
二、结合实际,区别对待。在应对和化解屡审屡犯问题过程中,按照问题的不同性质对症下药。对于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乱收费、乱发奖金补贴等管理性问题,在处理处罚时从重从严,坚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凡符合移送条件的,坚决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体制机制问题,做到屡犯屡审,不断加大力度,沿着既定目标,推动完善相关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待体制机制问题方面,一是建立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对监督范围内的部门单位通报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如“三公”经费超标、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有效发挥了警示防范作用。二是形成倒逼机制。充分利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倒逼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今年以来,该县人社、民政、教育、卫生等16个部门单位都对体制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完善。三是建立会商协作机制。主动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起会商协作机制,选择关键节点,引入外部力量,突破障碍阻力,保持对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调整思路,创新模式。为从根本上破解屡审屡犯难题,该局今年调整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思路,实行以同级财政管理审计为统领、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支撑、以部门单位为切入点的预算执行审计新模式。在这种思路下,该局以对财政、地税等财政管理部门的审计为中心,逐步减少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加专项审计项目的数量,这些专项审计主要侧重于绩效审计。今年以来,该局由财金股牵头,抽调其他股室人员组成了3个审计组,每组负责10个部门单位,只检查这些部门单位涉及专项的有关内容,除非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对其他问题一般不予关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