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黄在杰,县残联理事长李赟带着慰问品来到伯党乡伯西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看望慰问生活在这里20余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的婆家叔父的好侄媳——杨艳英。
天气格外晴朗,眼前的这个农家小院开满了争奇斗艳的花。干净整洁的小院当中,晾晒着三床被子和两件洗好的衣服。温暖的阳光下,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安静”地享受着日光浴,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我叫杨艳英,他是我的婆家叔父,叫张书吼。”说话的是一位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农家主妇,高高的个头,朴素的穿着,高高挽起的头发显得更加干练和利索。“我结婚是在1992年”,端着刚刚做好的鸡蛋面,杨艳英来到老人面前,拍了拍老人肩膀,在他身边坐下,开始一口一口喂老人吃饭。“当时吼叔(指她的叔父张书吼老人)并没有失明,只是聋和哑,但是自理能力还是有的。那时候他精神状态挺好的,还曾经帮我照顾了一年孩子。1993年底,因为一场意外变故,吼叔的视力渐渐变得模糊,直至完全失明。过了没多久,精神就开始出问题。”说到这,杨艳英深吸了一口气,“很可怜他,无儿无女,聋哑一生,老了老了却又失明。”说话间,杨艳英用手把残留在老人嘴角的面条拿下来,笑着大声问老人:“好吃不?!”老人当然不会回答,杨艳英却还是满足地笑了。“吼叔失明以后,精神也越来越差,用农村人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傻子。很多人都劝我把他送到敬老院,但我不舍得,吼叔苦了一辈子,我不忍心他继续苦着。而且我答应过已经去世的公公,我会把吼叔当亲爹一样孝敬,养老终老,我得说到做到。”
丈夫忙着生意不顾及家里,婆婆年纪也越来越大,善良能干的杨艳英勇敢地、义不容辞地开始了长达23年的敬养之路。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虽然与张书吼老人没有一点血缘关系,杨艳英却用女儿般的孝心和实际行动赡养着张书吼老人。洗衣服、洗被褥,剪头发、剃胡须、洗澡,做饭、喂饭甚至端屎端尿,几十年如一日。
“最难的时候是我老公公得胃癌的那三年,一面是卧床不起疼的吃不下去饭的公公,一面是精神恍惚却吃饭异常挑剔的傻叔,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每天白天要伺候两位老人,晚上要洗一堆的衣服,也曾委屈得哭过,也曾累得睡着在洗衣机旁,但是咬咬牙,还是坚持过来了。”杨艳英就这样轻描淡写过去的苦和累。
院子里晒着的三床被子格外抢眼,没有异味,没有污垢,干净到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病人的铺盖。邻居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失明之后,张书吼老人几乎没受什么罪,衣服被褥被杨艳英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眼睛看不到,走路经常摔倒,为了方便老人上厕所,杨艳英专门在院子靠南墙的位置为老人盖了一间房子,如此,老人便可以摸着墙自己上厕所。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艳英做的实在比亲闺女都亲。”乡里乡亲纷纷对记者感叹道。
杨艳英病榻床前侍智障叔公20余年的事迹感动乡里乡亲。亲情战胜了黑暗,孝心征服了孤独,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宣传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