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基层动态>单位动态

豫东黄土地上的“白傻子”

2014年09月12 11:50:11 来源:民权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豫东黄土地上的“白傻子”

——记民权县龙塘镇原农技站站长、高级农业专家、83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白本正

在龙塘镇,有一个外号“白傻子”名叫白本正的人妇孺皆知。他痴心农技、造福乡邻的故事,多年来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笔者带着好奇和敬重的心情来到龙塘镇,探访“白傻子”的传奇故事。

“傻子”不傻,乡亲都敬重他

“老父亲很难在家呆一晌的!虽然已离休20年今年都83岁了,可他每天还不闲着,不知他与农业科技有多深情缘,整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外面‘折腾’!”碰巧,白本正又下田察看庄稼去了,他的儿子白战修与笔者侃侃而谈。

折腾?,笔者不由自主地插上一问,白战修笑着向我们讲述,他的老父亲每天不是购买科技报刊,就是编印传单;不是帮张家修剪果树,就是去李家菜园送药;不是去东村大田里检查病虫害指导喷药,就是到南庄樱桃地里给花传粉……有时到人家田地里、果园里打药、剪枝都是不请自到,且每趟去还会把结果记下来。他每年买书报、印资料的花费都得千八百元,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到处都有他贴的农业技术宣传单……

“按说,和他一样80多岁的老人,大都是游山逛景、打打麻将、听听戏、享享清福,而他掏自己腰包为别人服务,所以不少人都叫他‘傻子’。” 继而,白战修又一脸敬重地说:“其实‘傻子’不傻!说起他来大家都是伸出大拇指,乡亲们都很‘敬’他!”

参观白本正老人的卧室,笔者着实吃了一惊:卧室几乎成了“书店”!书架上各类农业科技书刊,洋洋洒洒足有上万本,都有序的陈列着,让人看后顿生“男儿需读五车书”的感慨。这些书刊的主人岂能用“傻子”来称谓?也许其中另有喻义吧!笔者还注意到,老人的书桌上工整地放着一大沓五颜六色的传单,和厚厚几本记录薄,像一位学子用心作好的作业。简朴的床铺边,还零零散散摆放着黑花生米、大豆等几样作物的种子。

累累书籍、作物种子和简易的家具,这一切,给这间卧室增添了许多难以名状的色调,也给卧室的主人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人生坎坷,当“右派”变成“菜倌”

临近黄昏,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白傻子”——白本正老先生。高大略瘦的身体,慈祥和蔼的面孔,让人感到三分亲切,虽已是83岁高龄,白本正老先生身体还十分硬朗。龙南村杨继周家的果树枝多杂乱,不好打药,影响果质,他请我帮他修剪修剪。”白本正轻描淡写地说。 满脸的汗珠、轻松地话语让人浑忘记了他的古稀之龄。

当听说我们的来意后,白本正连连摆手。“我真没什么好报道的,只不过做了一点对别人有帮助的小事,我是名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事……”听着老人朴实的心言,我们的心中不仅泛起了涟漪:多么朴实无华的老人呀,他身上一定有令人感慨和感动的故事吧!

白本正的人生颇有传奇,可谓坎坷不平。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15岁就参军干起了革命,曾经历过战争的磨难,1950年光荣入党。解放后,他分配到开封市公安局工作,当上了一名侦察员,并曾立过功。在一场无情袭来的革命风暴中,做事格外认真、原则性强的白本正被划为了“右派”。更不幸的是,68年爱妻离世,为他抛下一双儿女,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让他饱受艰难考验和煎熬。

多重打击并没有压垮白本正,这名在贫困农家出生、在军旅中成长起来的豫东汉子。

“我爱上农业科技,是55年从开封买科技书刊邮给家中老三那件事开始的。”白本正三弟不爱上学,父母都管不住,作为老大的白本正,想让老三有点出息,就买一些农技科报让老三学习,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偶尔,他自己也翻上几翻,不料想,里面的知识却让他入了迷,每晚那些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令他爱不释手。

经历了战争锤炼和旧社会缺衣少粮的困苦,他深深知道粮食对人生活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是多么需要更多的粮食啊!而当时,农业技术的现实落后却是让人吃饱——这样生存最起码的条件都变成了奢望。

想着想着,他猛然萌发了到农业上大干一场的愿望,后来的“右派”让他美梦成真了。

1958年,顶着“右派”帽子的白本正自愿到农村改造自新。坐上东去的列车,从开封回到民权龙塘老家,老乡们不少人都同情他,也有些人直接喊他“右派”。生产队长让他当上了一名“菜倌”,专门负责队里的菜园。从此,白本正迈上了漫长人生的农业科研路。

痴心农技,汗水浇灌丰收果

至今,白本正都说,当时并不后悔离开开封,因为他可以在农村农业这个战场干上一场,以圆自己的农技科研梦。他是真正热爱豫东农村的田野的。在这里,他一边跟着有经验的人学种菜,一边苦心研究蔬菜种植管理新技术,力求把书上学到的新科技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当年的蔬菜种植不似现在,那时只管种,不理管,农药化肥都没有,遇到病虫害严重年头,有的半收或绝收。1959年,龙塘镇种植的茄子大规模发生了红蜘蛛病害,白本正按照书上的写法熬了石硫合剂喷雾,果真立竿见影、药到虫死,把病治住了。这年,别的生产队种的菜都绝收,只有白本正管理的菜园获得了大丰收。有人马上对他转变了态度,说这个右派与众不同,有点本事。后来,他毫不保留地把防治红蜘蛛和蚜虫的技术传给了别的生产队的种菜倌。大家都吃上了新鲜丰收菜,直夸老白是个热心人,不像个右派分子。从那一年起生产队力没有人叫他“右派”了,而热情地称他“老白”。

1961年,生产队里熬了一大锅茄子汤,却有苦味,不能吃。有人开始怀疑是白本正给茄子打药出的问题,并有人建议审查老白。老白心里纳闷:吃了两年都没有事,怎么现在出了事?百口难辩、正当为难之际,一位热心的村民跑来告诉大家:龙西一家农户的茄子没有打药也有苦味。后来,查实是茄子品种有苦味与农药无关。事后那个建议审查老白的人向老白道了歉,人们不再怀疑老白的人品,更加信服老白的农业“科技经”了。

当年,白本正靠科技赢得了全公社的“种菜状元”美名。他种的蔬菜,茄子一个一斤半重,一个番茄重七八两,且个大色红光亮……靠技术种菜屡屡成功,还有群众的信任,老白几乎淡忘了“右派”的伤痛。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经得打击和考验,不能忘记入党誓言!

多一份成功,多一份喜悦;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力量。白本正把群众的信任和一项项科技成功化为苦心钻研农业的动力。到了63年,他又推广了蔬菜硼肥喷洒,使果实膨大增产,开辟了龙塘菜园的一片新天地。在百姓心中,他早已不再是“右派分子”了。1970年,大队领导破格任命他为“龙西大队第一农业技术员”。这为他开设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他从内心感激群众的信任,下决心把龙西粮食产量提上新台阶,让乡亲们都能吃上白馍。

信任化为动力,动力变成反复的实验、实践,再实验、再实践,他把学到的新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小麦、玉米管理上。果然,两年内龙西大队粮食产量翻了倍,棉花产量也有了大幅提高,蔬菜也获得了大丰收。老白为龙塘龙西粮、棉、菜的发展立下大功,受到了公社、县里领导的表扬。

接着,他又大胆设想如何合理节约土地,科学种田,率先推行“间套种植”新模式,推广了麦棉套种、棉菜套种、棉瓜套种等多种新技术,并把一项项实用的种植技术推广给周边生产队运用,让乡亲们都有了粮吃,有了棉衣穿,有了新鲜蔬菜吃,还可卖了有钱花……乡亲们学在手里,惠在身上;乐在心里,夸在口上。当时的村支书王居生感动的说:“老白真让社员们跟着帮了光!我们没有白选他当技术员!”。

73年,他的大葱种植技术大获成功,培育的大葱长势惊人,亩产近万斤。四面八方的人跑来向老白求学艺,老白一下子成为全县出名的“农业专家”,人们早把他的“右派”帽子扔到了九霄云外,直接喊他“白专家”、“土专家”。一项项农技发明创造,一份份成功的喜悦,老白成了农业生产战线的功臣。

平淡如水,愿做农业躬耕人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白本正终生难忘的一年,更是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难以抉择的一年。这一年,白本正平反了,彻底的放下了背了20年“右派”沉重负担。

很快,开封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就邀请蒙冤20年的他回原单位复职。老白坚强如钢的心软了,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比金子还贵的眼泪,这是激动的泪,高兴的泪,感恩的泪!感动的心难以抑制,白本正更难以抉择,难以舍弃他所钟爱的农技事业。回到开封市公安局复职,权利、待遇俱全,儿女亲人20多年跟着他受苦,也该得到干部家庭的优厚待遇了,也算对的起因他划右派而英年早逝的妻子。

白本正知道,一双儿女盼这一天已经盼了20年了。周围群众也都认为,老白既然平反了,回原单复职必走无疑,必走不留!然而,谁都没想到,白本正却是毅然选择了留在家乡,服务农业。他的选择让所有人感到惊讶,更让开封公安局领导惊诧。

谈及当年往事,白本正却说自己从未后悔过,他发自内心地说,“有人说我傻,我也矛盾过。但我是农民的儿子,与农业有缘分,那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回开封复职,只有我一家人光彩;但在家乡干得好,父老乡亲都高兴,我真舍不得乡亲们对我的鱼水深情,我要用我的才能去报答他们呀!”。

听说白本正不走了,继续留任龙塘镇农技站长,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喜,奔走相告。

白本正钟爱农业、痴心农技的感人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多家媒体报道,感动了成千上万人,甚至国际友人。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先生,就非常赞赏白本正得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并特地从万里之外给白本正寄来了真诚的表达信。

生命不息,痴耕农业永不休

一岁岁光阴无声流逝,一度度鲜花盛开又落。有人说: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于今八十三岁的白本正对时间格外珍重,他说,要把分分秒秒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1993年,在农业战线奋斗了56个春秋的白本正被政府批下了“停止奋斗回家休养”的关爱句号。儿女们高兴,乡亲们祝贺,都以为他可以放下重担,轻松一下筋骨,应该休息一下了。

然而,退休令却让倔强的老人家苦闷不乐。退休才一两个月,他身体显得却比原来消瘦多了。儿女们清楚父亲的心病在哪:人在家中,心在田里,父亲是想着田地里那些事啊!

多次向儿女们表白心愿,儿女终于被感动了,同意让老父亲重回到农田里去,重新回到农民群众火热的生产一线去。60多岁的白本正又像往常一样,每天骑自行车跑几十里路,走东村、串西村,进麦田、看果园,传技术、助生产……

后来,他又动员儿子办起农业技术服务站,教育儿子用学到农业技术来服务乡亲们,保证农药化肥货真价实,绝不要坑农害农,丢掉人格。2012年春节前,白本正一大早出去发农业传单,雪融路滑,不小心折伤了腿骨,乡亲们纷纷来看他,都劝他岁数不饶人,别再出去折腾了,该歇歇手脚了。可腿刚一痊愈,他又照常出去义务助农了,谁也拦不住……

白本正——满怀执著的“白傻子”,他就像一根永不会熄灭的蜡烛,又像一只不停吐丝的春蚕,一头只顾耕耘,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当挥手与他道别,行走在乡村小道上,明亮的星光下,田野上郁郁葱葱的庄稼在舒适地生长,玉米棵高了,棉花开花了,梨树、苹果树都摇曳着沉甸甸的果实……我们仰望满天繁星,心海掀起层层巨浪,那是无限的敬意,无限的感动……

张增峰 黄少华)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