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技术中心>学术论文

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5年07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空调产品制造消费大国,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是全球同行业内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制冷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服务了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制冷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为此,各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制冷与空调专业或在电类专业中开设制冷与空调课程。我校从1999年开始也增设了制冷与空调课程。制冷与空调学科教育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调研和探索的结果,分析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一、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老化。

传统的授课方法基本上是“板书+讲解”,制冷与空调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如果没有直观、清晰的演示,内容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在有些中职学校,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仍然是跟普通课程一样,大部分时间还是教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甚至连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都没有,有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却显得十分陌生,学生不懂得教师讲课的内容。

2.教材选择不恰当、欠合理。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进入制冷与空调课程学习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中热学方面的学习不足甚至没学过。第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冰箱、空调的感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没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选择过于随意,过难的教材会让学生接受不了,学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另外,随着制冷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学校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材和实习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无疑会让教学与时代发展脱节。

3.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制冷与空调主要培养掌握制冷原理和空调技术理论和应用能力以及从事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制造、运行及维修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不少学生理论没学好,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需求。

制冷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学校制冷与空调学科的教学设施、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及时配备,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轨,这种情况在山区中职学校尤为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只进行教学实验,仅配合理论教学开出各种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而随着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越来越高,实践环节已不仅停留在具有直观性、启发性等方面,而是更应具备操作性、探索性等,显然,实验室的建设没有跟上教学要求。

(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由专业认识实习(学校参观模型室、实训室和看电教录相)、生产实习(到制冷空调生产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实验以及一些社会实践(学生暑期打工或课余时间做兼职)等形式组成。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服务,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并没有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习停留在感性参观阶段。实验则是教师事先设计好步骤,学生按着步骤做,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所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却属于纸上谈兵,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相去甚远。

(3)实习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生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实习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然而我校现有的教师普遍缺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经历,难以指导好学生。

二、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而引起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薄弱,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又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技术性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计划完成质量好与坏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不能完全照搬,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长、知识智力、班级状况,等等,做到因材施教,措施灵活。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理论知识应以讲授法配合多媒体教学,因为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并且与实际结合较为密切,这就要求用图片、课件、影片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增加知识量。将多媒体引入教学,能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联系在一起,降低了学习难度,使一些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好制冷与空调课程的信心。

2.及时更新、充实教材。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还涉及到中小型冷库的安装、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等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更新教学知识点,在教学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

3.校内外实习基地相结合。

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实习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两个方面的基地:(1)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基地。以设备生产厂家为基地,使学生从中了解各种设备和生产过程,深化对工作原理的理解。(2)制冷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基地。以冷库、具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商场、旅馆、办公楼等建筑为实习基地,学生参与各系统和运行管理,有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校可以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以冰箱或空调器为对象,对厂家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整,简化改进,最终设计、加工、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此环境具备了完成备料、加工、检验等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校内实训过程更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现企业生产工艺规范性及岗位针对性。

4.实施“双证型”教学。

“双证型”培养模式把制冷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贯穿于整个学历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中,把制冷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考核模块作为实践教学部分,重新构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解析制冷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交替互进式教学,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使毕业生具备职业性的制冷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管理经验,适合比较多的基层岗位,就业面比较广,从而可充实和提升学历证书的内涵,保证人才鲜明的区域性和职业性。

当然,在实施“双证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取得证书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应积极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吸纳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并本着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

5.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因而,学校应该要求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大学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无实践动手经验的情况,安排有关教师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制冷与空调”技能岗位培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取得专业上岗证。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制冷空调实验室建设,让教师在参与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工作的同时,对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计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目前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使制冷与空调学科的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