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浙大深低温技术突破国外封锁 国家安全保障再添筹码

2015年02月15 09:07:03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几十号人花费25个春秋研发了可达零下270多度的制冷技术,这是对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深低温回热制冷关键技术及应用”最好概括。或许有人会不解,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庞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低温制冷机?

基于深低温回热制冷关键技术开发的低温制冷机设计平台和液氦到液氮温区低温制冷机系列产品

近日,记者带着同样的疑惑前往了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向项目负责人陈国邦教授和邱利民教授,了解了深低温制冷研究不为人知的故事。

深低温制冷,大国间软实力的博弈

要说为何要研究深低温制冷技术,这就得从深低温技术的应用领域说起。深低温技术并非我们想象那样“高大上”,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

“天上飞的火箭、飞机,地上跑的坦克,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仪中,都有运用到深低温技术。”陈国邦介绍说,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航天、军工、医疗仪器、信息技术等领域中,被视为大国间软实力的博弈。

但就是这样一项运用广泛、关乎到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在30年前却只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当时,西方国家以保护国家安全和专利技术为名对中国实行了垄断和封锁,“国人很难获得完整的深低温制冷技术,哪怕是从国外购买一台制冷机都是天方夜谭的事。”

首次采用大功率单级脉管制冷机做冷源开展的宽温区泡沫材料低温吸湿性能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CZ-3系列和CZ-5火箭

历经坎坷,国产制冷机终破封锁

因为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封锁,我国深低温制冷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陈国邦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相关研究,“当时的研究可以用‘白手起家’来形容,没有实体机,没有工程图纸,甚至连完整的基本参数都没有。”

对于技术数据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收集外文资料的方法,陈国邦介绍,当时研究人员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外研究文献,“从这些用英语、日语、俄语著成的文献的字里行间,寻找着对研究有用的信息数据,最终勾勒出了一个技术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这项研究也迎来了春天。对外开放后,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国际交流、访问工作的机会,1980年,在突破一关又一关的考核后,陈国邦作为教育部派出的首批赴美留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交流访问,了解了与深低温制冷技术相关的若干基础知识。

25个春秋,经受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在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诞生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低温制冷技术,其中他们发明的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创造并保持了单级脉管制冷机最低制冷温度记录。

做“历经八十一难”的准备再探科学高峰

如今这项“国产”的深低温技术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战机、坦克、卫星、火箭都成了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不过在陈国邦团队看来,对于深低温制冷技术的研发,是一次次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期间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甚至在国家奖汇报答辩时都有挫折,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失败。”项目主要完成人邱利民教授告诉记者,攀登的过程团队总做着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准备,将其视作团队的修行,而每次失败之后的总结,他们总会发现更有内涵的收获。

“深低温制冷技术在不断进步,今天的先进技术或许明天就会被淘汰。”邱利民表示,科研带给团队的是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的价值比技术本身更有价值。邱利民说,团队在此次获奖后专门总结了近十年来的学术进步,虽然其间经历了许多次失败,但是团队在不断成长壮大。显而易见,例如,“发明专利数量、论文发表数量、重点领域的应用等的迅猛增长就是团队最好的收获。”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