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家电巨头对阵2016:四大千亿企业上演逆生长

2017年01月20 09:31:17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摘要:2016年的产业竞争,中国家电千亿俱乐部阵营成员只有海尔集团、美的集团、长虹集团和TCL集团四家。过去一年间,这四大千亿巨头的市场表现如何?对于正处在变革深水区的中国家电产业,他们又开启哪些新的转型和竞争新路?

中国制冷网】面对早已步入寡头之争的中国家电产业,四大千亿巨头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变革。

相对于2016年中国家电产业整体在寒冬市场上呈现的"先悲后喜"、"先跌后涨"格局,四大千亿家电巨头的表现则可圈可点,成功谱写一篇"逆生长"新篇章:不只是在难度系数最大的营业规模上继续保持着寒冬通道中的逆势增长,还在关乎企业经营质量上的营业利润上取得超出预期的新收获。

不过仔细分析对比后却能看到,四大千亿巨头在各自的逆生长过程中,因为企业发展的历史沉淀和战略基因不同,导致面对未来的发展路径和转型理念却又各具特色。比如,海尔美的采取典型的资本并购驱动下的外延式扩张策略,长虹采取"改革+技术"双驱动的内涵式扩张策略,而TCL则采取"资本+产业"的内外兼容发展模式。

热点一:外延式扩张对阵内涵式驱动

过去的2016年,相对于海尔、美的两家白电为主业的巨头,在家电市场上演的大手笔并购整合、全球化扩张经营,长虹、TCL两大以黑电为主业的巨头,表现上是波澜不惊、平稳安静:既没有大的资本并购,也没有大的全球化扩张新战略引爆,实际上内在却是暗流涌动,变革不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白电企业的技术底蕴较为薄弱,过去几十年来依赖的多是规模化扩张驱动,黑电企业的技术沉淀和积累相对完善,多年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创新积累和基因文化。由此,在这一轮白电企业通过海外市场上的资本并购,频频解决技术创新和增长动力的问题时,黑电企业则通过内部的机制和体制革新后,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找到发展新动力,也在构建扩张的新跑道。

虽然没有外延式扩张带来的新动力,但是在过去一年长虹旗下的黑电、白电,以及压缩机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均取得显著增长。长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郭德轩对外披露:16年长虹电视Q3T单品的累计销售利润过亿,这在整个彩电业"硬件免费甚至亏损销售"的背景下颇为罕见。同时长虹CHiQ电视的累计毛利率超过40%,逆势提升8.3个百分点。此外长虹与腾讯、阿里、芒果TV、环球购物等签署智能运营合作协议,智能大屏全年运营利润有望超过1.3亿,实现硬件与内容平台的双增长。

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兼美菱电器董事长、华意压缩董事长刘体斌则透露,16年前三季度,美菱变频冰箱发货占比28.5%,保持国内领先;变频、定速空调出货占比均达到50%,净利润同比提升30%;华意压缩,收入和利润同比基本持平,累计出货量突破4亿台,牢牢稳居行业第一,变频和商用等高端压缩机高占率大幅提升。美菱和华意成为中国家电产业的"两匹黑马",异军突起。

此外在2016年前三季度,长虹军工产业规模收入同比增长12%。长虹IT产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2.1%,自有品牌发展也实现突破,毛利率达20.74%。可以说,在传统家电、军工和IT业务上,长虹借助新一轮的地方国企改革为动力新引擎,通过体制和机制优化和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通过充分放权、授权赋予各个产业平台自主发展创新驱动的能力,从而走出一条"内涵式增长"新通道。

正如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所说的,"2016年长虹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内生性的改革,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管理、立足创新,基于当下面向未来,让改革成为长虹发展的最大动力。"改革不只是让长虹各项业务找到发展的动力,还让长虹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新驱动体系。

具体来看,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巨头,这一轮领跑的核心动力,就是改革,将过去的管理中心变为利润中心,通过内部体制和机制优化激发各产业单元的发展活力,共同形成推动千亿长虹向前迈进的巨大动力。

如果说管理改革的主线是围绕人和组织的话,那么经营改革的主线就是放权和激励。这正是当前中国所有家电巨头改革的主线和核心,那就是"改革必须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变化"、改革必须是"由经营到管理的联动"。

亮点二:资本并购对阵自主技术创新

梳理去年四大千亿巨头之间的对阵与博弈,最大变化在于不只是在家电等传统业务上的较量,而是"甩开膀子"迈开步子面向物联网时代的一系列创新业务布局和拓展博弈。由此这也引发资本并购和自主创新的两股力量推动下的新一轮商业扩张竞赛。

面对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深入,互联网下半场的物联网大幕提前拉开,特别是随着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的双轮驱动体系建立完成,一轮无边界的产业扩张和商业变革大幕已经开启。到底应该是通过资本收购快速介入,还是基于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立体化布局?美的等白电企业选择前者,而长虹等黑电企业则选择后者。

通过收购德国库卡、与日本安川合作,美的从家电制造快速切入智能制造领域,布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通过资本并购完成了从家电到智能制造布局。长虹则基于UP平台实现智能硬件、O2O服务等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并反向完善智能硬件和O2O服务,跨界协同聚合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加懂你"的"产品+云+数据+服务"方案。

目前长虹的新兴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三大块:一是面向家庭的智能终端产品;二是面向社区服务能力,包括生鲜、物业、医疗等;三是面向城市服务的,比如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看似各自独立发展的三大块业务,却又共同受到来自长虹最底层的UP平台,以及核心技术驱动。

其中在智能服务领域,长虹智慧社区"点点帮"注册用户已超过30万,小区签约数量1500个,覆盖全国28个城市和120万用户;生鲜电商"长美科技"公司已在绵阳、合肥试点,商业模式初见成效;智慧城市项目与中科院、华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此外人工智能、智慧能源、智能汽车、新型移动终端等新产业发展项目正在按计划紧锣密鼓推进。

正是基于50多年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体系,长虹才能率先在家电行业围绕"产品+服务"盈利模式进行主动转型,推动从运营产品向运营用户的持续落地。对此,李进则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考,"当前离开硬件的盈利模式还不成型,硬件是卖一台挣一台,大家都要做;数据未来是赢者通吃,你不提前布局占领位置,等它成型的时候就可能没有机会"。

对于整个家电产业来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原有产业边界已经被彻底打破,产业竞争的核心已经从过去的产品变成现在的用户。这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围绕用户需求,提升从产品到内容、从体验到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也倒逼所有家电企业必须要从过去的产品制造商变成综合服务商,从而撬动整个产业的新一轮深度的无边界扩张。

透过长虹、美的两大巨头的扩张路径可以看到,无论是外在的资本并购,还是内在的技术驱动,本质上还离不开对于用户服务和需求的满足能力和服务,最终的较量还是集中在企业最为核心的创新能力上。这也是今后几年所有家电企业必须要快速、集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