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发改委耿书海:中国冷链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2016年12月01 10:03:51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第十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美丽的广西南宁市召开,发改委耿书海就我国冷链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做了以下的汇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为关注。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在这之后,部分省市陆续研究制定了本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有关部门也先后面向冷链物流,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市场需求和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冷库总容量达到3740万吨(折合约935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约12.6%,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为9.3万辆,同比增长23.1%,冷库容量和车辆保有量分别是“十二五”初期(2011年)的2.1倍和2.9倍。

第二,行业发展新模式层出不穷。随着生鲜、电商、跨境电商以及020市场的快速崛起,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兴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提升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而且顺应了城乡居民冷链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的趋势。在创新发展的驱动下,部分冷链运输仓储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商转变。

第三,第三方冷链物流逐渐壮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收入总额达到173.9亿元,同比增长17.3%。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正逐渐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的发展态势,冷链物流产业正面临着服务细分、跨界竞争、全球布局等前所未有的新势头、新动向。

第四,行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冷链物流产业发布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有利的促进了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了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部、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物流信用法律和标准”,并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信用信用建设试点,进一步推动了冷链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据有关统计,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已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达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有效降低了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的腐损率,为保障食品的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发布起步较晚,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从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总量看,我国冷库保有量是每人0.07立方米,明显低于美国的0.36和日本的0.33,人均冷藏车保有量也仅有日本的1/11,在近几年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投资热潮的带动下,以冷链物流园区为代表的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容量和行业形势的准确判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建设基础设施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以冷库为例,从功能角度来看,我国的冷库存储性冷库多,流通性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从区域分布看,销地冷库多,产地的冷库少,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的近4成,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分别不到8%,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低水平的“价格战”等过度竞争现象,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超过九成的冷链物流运输尚未配备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着大量“断链”的隐患。同时,受技术装备限制,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然占据着主流。

三是第三方冷链物流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得产业集中度较低,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总收入仅占全国冷链物流产业总收入的10%。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仍然处在发展初期,缺少具备实一定资金、技术和规模实力的龙头企业引领,冷链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规模经济效应尚不明显,企业运营高,服务能力相对有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冷链物流需求。

四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虽然冷链物流的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但从产业总体来看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商业化普及。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先进组织形式和一些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目前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与上下游产业对冷链物流的实际需求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存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仍然空缺。很多正在运营中的冷库设备陈旧,建设不达标,无法实现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无缝对接。冷链“不冷”和“断链”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现在推荐性的标准比较多,强制性的标准却仍然较少,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

发展该改革委是我国物流工作的牵头部门,近年来,先后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物流业加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措施。

为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正在会同相同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专项综合性政策文件,这个文件基本成熟,最近准备报给国务院。我们主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要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二是要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重点解决薄弱环节冷链设施不足问题,推广节能环保的冷链设施设备;三是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大力推广先进的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发展冷链物流新模式;四是提升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重点是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跨区域、多企业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五是要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向国际低能耗标准看齐,使用安全环保的智能及机和智能工艺。六是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重点是依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探索开展全链条监督。七是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是从徒弟、规划、投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冷链物流发展。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虽然尚不成熟,但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有市场价值超过3.5万亿的产品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流通,同比增长超过20%,保守估算,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1800亿元。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必要保证,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今后一段时期,将是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黄金时期,谁能先进入市场,谁就能在“中国冷链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的分配中抢占先机,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积极参与、消费者的逐步认同,将共同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愿同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为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