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中国空调企业走出去为何遇阻 国际环保壁垒倒逼制冷剂革新

2017年09月20 08:50:23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人乔· 法曼(Joe Farman)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空洞以来,人类社会保护臭氧层的呼声和行动便从未止歇。在此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已有197个缔约方加入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蒙特利尔议定书》自1989年开始生效,它要求各缔约方逐渐削减并淘汰在发泡剂和冰箱、空调制冷剂等工业产品中广泛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五种俗称“氟利昂”的氯氟烃(CFCs)、三种作为灭火器原料的哈龙以及其他一些氯氟烃和四氯化碳等物质,都被列入了严格管制的“黑名单”。

作为化工大国和制冷空调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进展,始终牵动各方关注。早在2007年,中国便已提前两年半实现了议定书规定的“氟利昂”冻结要求。当前,中国将淘汰目标主要锁定为议定书限控的另一种臭氧层“杀手”——氢氯氟烃(HCFCs)。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办公室《蒙特利尔议定书》项目主管洪云向财新记者介绍,中国已于2011年至2015年成功实施了HCFCs淘汰管理计划的第一阶段工作,“在淘汰计划的第二阶段,将有更多相关企业加入进来,对HCFCs替代物的选择及其应用技术的要求也将更高。”

9月17日至1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在天津共同举办了“自然工质二氧化碳制冷热泵技术国际研讨会”,希望就二氧化碳这种具有相当潜力和优势的HCFCs替代品进行讨论,分析其使用现状、技术需求及商业化政策等。

“大家心里都有数,(HCFCs淘汰计划的)第二阶段就是一个‘啃骨头’的阶段。”在参加上述研讨会期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朝晖告诉财新记者,随着议定书履约进程的不断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生产技术能力、资金条件均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被囊括进来,“这是一个显着的挑战,但只有把它们都动员起来,才能完成整个行业的淘汰工作。”

张朝晖表示,中国要完成议定书规定的任务,就必须在企业培训到市场培育的方方面面都做足功课,“企业要采用制冷剂的替代技术,往往成本高、市场接受度又低,经济利益短期容易亏损,压力和风险都很大。如果对宏观政策缺乏了解,它们就更难有积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行动区域协调员胡少峰认为,在HCFCs替代制冷剂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提升其安全性能也是中国业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对财新记者举例说,在许多中小城市,空调、冰箱等设备维修行业的管理缺乏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师傅抽着烟就开始维修了,这在过去很常见,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现在的许多新型制冷剂都是可燃的。”

中国国务院2010年下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已做出规定,从事维修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灭火系统的有关单位,须向其所在的县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胡少峰表示,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要改善相关工作“只能慢慢来”。

遭遇绿色壁垒 中国空调业谋突围

对于中国工商制冷业来说,选择何种物质替代在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HCFCs,既能不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又可在经济成本与能效方面达到平衡,是业界人士必须攻克的难题。

此前,对臭氧层较安全的氢氟碳化物(HFCs),曾被视为理想的替代品。但美中不足的是,HFCs的温室效应极高。专家认为,已被《京都议定书》列为温室气体的HFCs,对气候变暖的作用远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强。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作“超级温室气体”。

2016年10月,旨在削减HFC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正式通过。根据协议,各国将分三批减少使用HFCs,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从2019年开始首先减少HFCs用量;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则应从2024年开始减少用量。

胡少峰记者指出,随着臭氧消耗物质的冻结工作取得相当进展,全球臭氧行动的重点也开始发生转变,“就现状而言,如果不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臭氧层的工作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包括中国在内,目前全球的臭氧行动都是围绕着怎样更好地减缓气候变化来推进。”

他评价称,主要为监管臭氧消耗物质的《基加利修正案》,能将作为温室气体的HFCs同样纳入限控名单,“打通了(臭氧保护与气候变化)两个领域”,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基加利修正案》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工商制冷业将面临同时削减HCFCs、HFCs两代制冷剂物质的挑战。不过,张朝晖告诉财新记者,业界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们在做议定书第一阶段工作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HFCs迟早将被淘汰,只是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削减任务。”

据张朝晖介绍,所有现存的可替代HCFCs的制冷剂物质都并不完美,“比如自然工质二氧化碳,它的压缩机工作压力很高;氨制冷剂易燃、有毒;碳氢类制冷剂则易燃、易爆。”

但随着《基加利修正案》的通过,国际社会对替代制冷剂的选择方向已愈发明确,那便是选择臭氧消耗潜值和温室效应潜值“双低”的替代品,“我们在这一选定方向下进行‘缺陷管理’,用技术手段弥补替代品的缺陷。”

张朝晖坦言,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层面,整个制冷剂更新换代的工作都是国际合作的过程,“离不开各国专家的经验交流。”但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成功“走出去”的中国空调企业,也因环保方面的技术壁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吃过不少苦头。

为履行《京都议定书》相关减排要求,欧盟于2015年正式开始实施关于HFCs等温室氟化气体的新条例“欧盟F-Gas法规”。据张朝晖介绍,这意味着中国生产的空调要想投放欧盟市场,必须先依据原有的市场占有率领取相应的制冷剂配额;待设备入境欧盟后,再按配额重新向其中充注符合标准的制冷剂。

如此一来,不但中国企业的“产业链被切了一块”;由于过去是欧美企业主导欧盟市场,在争取配额方面,中国企业也不占优势。

加大替代制冷剂的自主研发,是中国突破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一条可行之路。张朝晖表示,由于许多中国企业仍主要以“价格竞争”参与全球市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高;中国对新型环保制冷剂的核心开发能力仍显薄弱。但他也强调,“无论是中国空调业还是化工行业,其研发费用的投入是逐年上升的,只是看到结果需要一个过程。”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