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氨改氟是否饮鸩止渴,氨冷库要如何确保安全

2017年03月24 10:20:48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近年来,涉氨企业重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和经济的巨大损失,也让社会上出现了“谈氨色变”的现象。人们纷纷把“氨”当作了氨冷库事故的罪魁祸首,很多冷库直接将制冷系统由氨改为氟。那么问题来了!氨改氟真的是大势所趋吗?氨真的是造成这些事故的首要因素吗?如果氨冷库安全了,你还会“氨改氟”吗?

氨改氟是饮鸩止渴,迟早付出代价?

在欧盟,法规明确要求于2010年前全面淘汰R22。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对于R22都有明确的淘汰时间,发达国家必须在2020年前全面禁用,发展中国家也不迟于2040年,而中国在2030年将被全面禁止使用。

也就是说,再过15年R22将被中国彻底禁止使用,而这个时间只会提前。R22对环境的伤害是全球公认的,因此它的淘汰也将是必然的。虽然现阶段我国仍然大量使用氟,但盲目将制冷系统氨改氟的做法并不理智。有专家透露,目前市场上的氨改氟,主要是用R22,也有一些用R404、R134A等过渡性制冷剂的。等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氟的时候,企业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说企业要进行冷库改造,不妨在氨制冷系统安全和节能上下功夫。

氨冷库事故原因并不在“氨”

先来看看2013年吉林宝源丰和上海翁牌两起事故的调查结果。

吉林宝源丰禽业火灾事故直接原因:该公司一车间内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和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气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露介入燃烧。

上海翁牌冷藏实业公司重大事故直接原因:系公司生产厂房内热氨融霜违规操作和管帽连接焊缝存在严重焊接缺陷,导致焊接接头的低温低应力脆性断裂,致使回气集管端头脱落,造成氨泄漏。

从这两起事故发布的调查结果来看,导致氨冷库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恰恰并不是“氨”本身。无论是线路短路引起,还是人员的违规操作或焊缝缺陷都是由于我们对氨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缺乏对氨制冷系统危险因素的可控知识。出现外行的过激言论和做法过度夸大了氨的危险性,致使大家“谈氨色变”。

氨,真的那么可怕吗?

氨有毒,对神经系统、呼吸道、胃黏膜都有刺激,严重了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死亡。氨可燃,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氨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大型制冷系统中采用的最广泛的冷媒,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对于它的有毒性和可燃性,只要正确使用和有效控制完全可以确保制冷系统的安全。

在2015年6月10日中国制冷学会会同中国各省、市制冷学会以及丹佛斯中国联合举办的——“氨亦可安,氨制冷系统的现在与未来”大型路演长沙站现场,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杨一凡先生、丹佛斯工业制冷部全球市场技术总监Niels P. Vestergaard先生和丹佛斯工业制冷部应用经理黄志华先生通过分享欧美国家的氨制冷安全情况、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详细的技术细节,明确告诉我们,只要充分尊重氨的特性,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氨制冷。

氨虽然可燃,但要在一定的浓度下才会点燃,需要极高的引燃能量才能使其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很低,火焰燃烧速度很慢。相对于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汽油而言,安全性能要高很多。然而汽油却广泛应用于汽车及相关行业,所以,关键在于系统设计与工艺、自控程度以及规范的操控。那么氨冷库事故的系统症结又在哪呢?如何才能使氨系统更安全呢?

氨事故的系统症结及解决方案

在冷库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对氨制冷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没有做到位,会使氨制冷系统出现一些故障,氨气泄漏是氨制冷机维修是常见的故障之一,在氨气泄露后,一些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案。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双级氨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应将氨制冷系统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制冷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在处理氨制冷系统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顺应“氨”意还要事在人为

我国目前氨制冷安全隐患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于人和物两方面。我国现在有很多50年代建立的冷库仍在使用,这些冷库设备老化、材质落后、设计单一等,有些冷库不仅地处人员密集区,甚至紧挨着居民区,这些早已不符合现在的生产需求。而在许多涉氨重大事故中,人的不规范操作往往都是造成事故发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氨制冷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非常低,很多操作人员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具备。同时由于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关于氨制冷系统安全相关的政策及法规已更不上目前的市场发展。多重安全隐患的积累最终造成了现在涉氨企业事故频发的现状。

提高氨制冷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自控来减少人员操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按照安全标准设计施工,使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比如丹佛斯的系统解决方案,能显著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兼顾能效和系统运行总成本的降低。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则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保证涉氨企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确保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