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人工智能——家电业的下个风口?

2016年08月26 09:02:24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两年多前,家电触网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时至今日,国内家电企业的智能化似乎仍然只是看上去很美,同质化、伪智能、缺乏统一标准是国内家电智能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3月,人工智能AlphaGo对战李世石引发全社会关注,也让家电企业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然而,对于国内的家电厂商而言,人工智能究竟是行业破冰利器,还是噱头口号,目前业内还在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家电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状:家电巨头爱上人工智能

去年,家电市场整体低迷,低销量高库存,家电企业都忍受了整年的市场寒冬。尽管家电企业相继推出智能产品,但也只是叫好不叫座。业内普遍认为,大部分智能产品噱头大于实际,并且智能化家电缺少行业统一标准,不同产品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今年以来,不少家电巨头仿佛同时爱上了人工智能,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力布局,似乎欲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并实现产业升级。

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就是典型的案例。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该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系统,是德国工业4.0的引领企业之一。美的斥巨资收购机器人公司,最终目的无疑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本月初,美的集团发布了“智能+”战略,其推出“i+智能”系列产品计划,要让各个设备实现互联的同时也具备智能交互等功能,以实现家电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学习。

无独有偶,四川长虹也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长虹CHiQ(启客)。据介绍,这款电视基于完善的技术逻辑与大数据运营,实现了自然语音交互、深度学习和应用软件自动迭代等系统能力的整合。

长虹方面表示,CHiQ人工智能电视在“认知”层面取得重大突破,基于长虹自主研发的Ciri+语音平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效语音交互协同及语义识别与理解。“语音识别率达到97%,人与电视的自然语音交互距离达到30米,即用户在家中任意角落都可以用语音和电视交互。”

此外,海尔推出了Ubot机器人,定位家庭安全卫士、智能管家、儿童启蒙陪伴、老人陪护以及日常生活助手。格力也不甘示弱,早已默默地建起了智能工厂,将智能装备视为空调和电机之外的第三大业务发展方向。

分析:解决用户需求仍存瓶颈

在智慧家庭方面,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认为,此前的各类家电所宣称的智慧生活,其实只是没有协同的物联网,本质上并不智慧。“这也是当时业内普遍的理解。认为装上一个安卓系统,开发大量的应用,这就是智能。还有很多厂家都在做手机控制,认为用手机控制家电就是智能。”展华益说,物联就是把东西都连接起来,结果发现各个厂家的标准不兼容,产品只能连接一小部分。“即便是能连接,那么以后去做什么,大家也不是很清楚。”

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后,业内发现,协同的连接才是真正的连接。“怎么把这些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有效地协同起来,来为人服务,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说到此前的智能与未来的人工智能区别,展华益总结为“从被动的智能到主动的智能”。比如,用手机控制所有的设备,其实是被动的智能。实际上仍然需要人操控设备。人工智能出现以后,应该会转向到一个主动的智能,所有设备、传感器,应该可以代替人来做思考和决策,并自动执行。

“人工智能或者是智能化产品,当下其实尚处于功能发展瓶颈期”,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陶永表示,目前,以服务机器人为例,其核心问题还是功能上未找到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的内容。这不仅是我国相关产业遇到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都处在探索阶段。当产品切实地解决了人的特定需求,用户体验够好的时候,一定能够很快实现大批量推广。

提升用户体验才是根本

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认为,在短期内,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不会像大家说的那么有前景,不会一下子就能实现。

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人工智能,是构成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领域发展成熟的“铁三角”,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能够为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带来变革。

首先,用户体验是根本保证。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幅度提升家电用户的体验,像语音识别,如果能够达到最自然最方便的交互方式,用户就可以把遥控器丢掉。当然,这也是当下各大厂商都在做的事情。但是,语音识别在远场识别、处理各种噪音方面还存在挑战。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好,交互体验会提高一个层次。

其次,人工智能还将拉长家电商业模式。传统家电的售卖都是一锤子买卖,如果实现了互联互通、多传感器和大数据的建立,家电厂商就可以通过算法模型分析用户行为,建立画像,进而进行精准信息挖掘和推荐。“这样就可以把传统家电的售卖升级为一种长线的、智能服务的模式。”

用户体验的变革,需要潜移默化,最终实现本质的提升。现在,各大家电厂商都在做语音交互,或者研究类似冰箱识别食材的技术。但是很多产品体验还不好,所以,具体的细节需要得到进一步打磨。用户习惯的引导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当下的商业模式,李宏言表示,人工智能家电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上,很多厂商现在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做,至于到底如何实现商业的变现,尚需谨慎探索。

对策:企业应多从用户需求出发

对于未来的发展,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陶永建议,无论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应该避免一些太“高大上”、太空洞的东西。“要把小的成熟的技术往前走一小步,并应用到产品中去,产品功能有了一小点的提升,这就是技术发挥作用了。中国实现人工智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表示,高品质的生活应该是“懒人”的追求,也就是方便、舒适和安全。单纯联网的家电不能解决用户需求,缺少智慧大脑的更谈不上是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思考能力的物联网才是用户需要的”,展华益说,真正“懂”用户,并有能力执行去“服务”用户的家电,才是人工智能的产品。智慧生活包含4大技术:感知、智能、交互和执行。

感知就是实现网络化的感知,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的全面感知。智能就是要有感知环境的“大脑”,有离线分析和自学习能力和在线决策和规划能力。交互就是友好的沟通互动,便利地操纵设备。执行就是人工智能按照用户传递的想法去完成操作。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晓春介绍说,从整个智慧家庭产业的发展来看,很多产品都至少已经迭代到第二代。整个产业经过了概念提出、全球乱战、扎堆创业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单品竞争阶段。智能硬件真正的功能是帮助消费者,给消费者更好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单纯基于企业设计角度出发。比如,有的智能电子秤产品,为节约成本或者强制让用户连接APP,就故意不提供小液晶屏幕。但这却让用户体验很差,有的时候智能秤还不如普通秤。“所以我们要从用户的需求入手”。

梅晓春表示,从需求入手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企业做的东西不能想当然认为它会如何,这样将最终导致产业没有发展。要从小处入手,其实有很多趋势和原来听起来觉得天方夜谭的东西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观点:人工智能全面实现还需时日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视听产品处副处长曲晓杰认为,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值确实过高。实际上,理想化的人工智能,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很多的枝节和点,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陆续由点到面地在各个方面取得应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发展,人工智能一定会有新的突破。国内很多企业的产品在应用上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所以应该区分一下,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愿景这两个概念。”

实际上,对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定义,不同时间和场合总会有不同的看法。曲晓杰说,早期简单的计算器作为一种算法,相对人脑计算是快速的,也是人工智能。“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家用电器方面,我们在国际上走得还比较领先的。不管具体效果如何,至少从产业发展趋势来说,从智能化的过程来说,我们是走在前面的。”

“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区别,产业的迭代需要逐步进行,我们不都要寄希望于一下子出现一个高大全的东西,包括人工智能的产品,首先要一点一点把智能产品和服务做好。”曲晓杰说。

对于人工智能标准的问题,曲晓杰透露,这也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尽管多年以来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基本上是强拧在一起确立了一个标准体系,实际成效并不大。“凡事有利有弊,从一个角度看,大家都觉得这是我们国内的企业不抱团,不能形成合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个人认为,标准应该让市场选择。”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