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炎炎夏日 冷链物流如何经受“烤”验?

2016年06月16 09:42:17 来源:中国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中国制冷网导读:炎炎夏日中,如何能将鲜活产品及时送到顾客家中?这也是一场对冷链物流的严酷 “烤”验,冷链物流将会成为生鲜产业的短板,还是助推器

电商年中大促越来越近,当下,各商家摩拳擦掌欲以此机会来刺激半年营业额的增长。今年的电商大促中,生鲜品类的促销显得尤为突出,业界人士预计,今年的生鲜产品订单量将大幅增长。

炎炎夏日中,如何能将鲜活产品及时送到顾客家中?

这也是一场对冷链物流的严酷 “烤”验,冷链物流将会成为生鲜产业的短板,还是助推器?

群雄逐鹿,抢食蛋糕

武汉的消费者小黄在网上订了一箱海南的厚利荔枝,只过了两天,一箱带着未化冰袋的荔枝就送到了他手中,荔枝新鲜却极少损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况已经不复发生。

根据艾瑞集团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称: 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增长80.8%,未来几年仍将高速发展。巨大的生鲜产品交易也带动了冷链物流的迅猛发展,2015年,我国有冷链物流规模企业1000家,冷库总容量为260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为10万台,相比2014年冷库增长28%、冷藏车增长42%。

各大电商自建冷链物流,各种“鲜味”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如今在各大电商的首页面,“鲜味”可谓越来越浓:从山东的樱桃到新疆的葡萄,从海南的秋葵到云南的蘑菇,从阿根廷的冻红虾到阿拉斯加的帝王蟹,可谓应有尽有。这些浓烈的“鲜味”得益于近几年大型电商自建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2015年11月,京东物流宣布正式进入国内生鲜冷链物流配送领域,面向京东平台卖家、生鲜垂直电商全面开放。在今年的京东618大促启动大会上,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就表示,京东将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覆盖终端消费者的,可实现冷藏、冷链技术的网络。

目前,京东在10余个城市提供了整个生鲜的仓储服务。

面对巨大的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群雄逐鹿,抢食蛋糕。顺丰早在2014年9月推出“顺丰冷运”品牌,进军冷链物流行业,依托顺丰的空中、地面运输网络,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生鲜速配等一站式物流服务。到2015年为止,顺丰冷运在全国已有10个冷库,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同时,开通了4条省级干线、6条城际干线,拥有120辆自有冷运车。为了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中铁快运也推出了小批量、多批次、保温、准时的“门到门”的全程冷链快递运输服务。大型央企中粮集团在打造全产业链的同时,其冷链业务也已起步。除此之外,来自台湾的顶新集团、大荣集团也已于多年前进入中国的冷链市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顺丰快递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现阶段市场上存在的冷链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全程冷链模式,从“客户仓库—分拣基地—营业所—快递员—家庭住宅”的全程冷链模式;还有一种是一段式全程冷链宅配模式,如顺丰优选。当货物从仓库取出后,完成分拣包装直接放入冷藏车冷冻车,然后送到配有冰柜的末端服务网点。此外,第三种是两段式冷链宅配模式,即冷链加落地配,快行线与天猫的合作就属于这一模式。冷和配是构成冷链宅配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这一模式就是用快行线在40多个城市的冷链资源,加上当地的落地配资源共同打造出的冷链宅配新模式。这三种冷链物流方式各有利弊,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成本收费失衡

此次电商大促,生鲜产品成为了促销的重点之一,生鲜产品常温下运输损耗率大概为25%~30%,可是从网页上的物流选择上来看,许多生鲜产品还是选择常温物流而不是冷链物流,这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最直接的原因是冷链成本高。在同样的周转率下,冷链运输投入比常温运输至少要高一倍。

车辆方面,冷链运输要用冷藏车,国家对高速公路上行驶货车外观尺寸有限制,而冷藏车须安装保温层,这样储藏量就比普通货车小,制冷设备又要消耗能源,因此运营成本要高不少;

仓储方面,冷链物流需要用三温仓,成本也高于常温仓库;

中转分拨操作方面,冷链物流需要恒温操作间以及特制工服,恒温操作间不仅前期投入大,运营时的能源消耗也大;

末端配送方面,冷链物流需要专用器皿以及合适的冷媒解决方案,也比一般快递的纸箱、书包要贵不少。

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生鲜电商而言,每份订单的量往往不大,不能通过提高规模而摊薄成本,冷链物流的成本就更高了。而当前市场实际情况是,生鲜产品的冷链快递价格不会高出普通快递太多,同城配送价差不到一倍。成本偏高而收费无法与之对应。打击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积极性。

消费者小李在网上选购芒果,他发现芒果的价格都差不多,但是冷链物流方面,有的商家使用不知名的快递公司,可以包邮,而使用顺丰快递的商家却要收取10元的快递费用,小李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顺丰快递。

目前,冷链物流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企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据了解,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商品可分为五个温度区:常温、恒温(15°-18°)、8°-15°、0°-8°、零下18°,温度管控的建仓要求非常高。在目前,国内大多数生鲜电商的仓储质量基本上都是不达标的。市场上有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帜,却执行间歇性供冷进行经营,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冷链配送经营主体规模小,散落于各地的能做同城冷链业务的企业不少,但是能做跨省全程冷链配送的企业不多,且缺乏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

我国冷链物流虽然发展迅速,可是基础设施总体不足,发展不均衡。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总体不足,现今,中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10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中国冷库总量为2600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公斤,而美国冷库总量则为3000多万吨,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是中国的5倍。此外,中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不足直接导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仅为5%、15%、23%,造成相应损失上千亿元。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100%。

亟需破局发展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壮大,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也不可避免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如何将短板变成助推器?政府也一直持续向这一市场派发各种政策“礼包”: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车辆管理和财税措施等方面提出积极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冷链发展水平,从政策层面对这一市场发展提供指导帮助。2016年4月份,商务部等六部委又制定下发了《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将加快民生领域的电商物流发展,并将基调定在了“冷链”上。

面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巨大前景和面临的发展瓶颈,业界人士建议,从政策角度出发,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冷链物流业适当减免税负,鼓励业内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外,还可以为冷链物流的金融提供便利,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积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展。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明确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除了政策支持,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来实现成本控制,比如利用运输数据信息实现常温运输和低温运输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冷藏车使用率和使用成本。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冷链配送企业找出既保鲜又节能的配送温度。包装材料和冷媒技术的创新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顺丰研发的EPP循环保温箱重量更轻、更抗压耐摔,就降低了冷链配送成本;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时,顺丰改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蓄冷剂代替干冰,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延长了保冷时间。

冷链物流市场正在从初级的基础物流服务向物流增值服务发展。冷链物流行业内部可以完善自身的技术指标,明确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提高装卸速度、规范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规定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以高标准提高物流运输质量。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冷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各物流企业也要把准市场脉搏,创新经营方式,更新升级设备,迎接更加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报讯 云南跨境运输与国际物流协会、老挝物流集团、泰国运输与物流协会12日在昆明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多国间物流行业组织合作模式,推动三国跨境运输便利化。

该协议是在此间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现代物流产业合作论坛上签订的。当日,来自GMS各国官商界人士共聚一堂,探索跨境运输与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内物流畅通运行,分享区域物流市场蛋糕。

云南省政府官员高树勋在论坛上表示,希望各方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产业共同发展。

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者,云南提出将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国际区域性物流中心,把该省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陆上重要物流通道。2013年,云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物流企业成立了GMS物流行业合作委员会,以期推动跨境运输和区域物流业发展。但由于区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经济管理体制不同等问题,跨境运输和国际物流并不理想。

老挝货代协会副主席蓬沙瓦称,老挝的政策是把老挝建成一个交通发达的内陆国家,实现和邻国的快速运输。但是,跨境货物转运仍有很多问题,协会已经向老挝政府提出一份建议解决此问题。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各个国家签署协议之前,寻找权宜之计,临时解决一些问题,推动跨境物流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云南物流连接着南亚东南亚,是一个重要的物流通道。各方应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物流,打造包容开放、高效有序、互利共赢、安全绿色的物流体系,推动物流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