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格力空调独木桥与美的全品类阳关道

2016年05月17 15:28:00 来源:制冷快报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2015年是家电市场的低谷期,格力靠降价去库存和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了技术优势,美的用多元化产品和产业链金融模式增强了渠道优势。这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法,将决定两家公司的未来之路。

从年报上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2015年可谓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2015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较上年下降高达28.17%,毛利率减少3.8%;喜的是,公司盈利能力提高,净利润率相比2014年上升了2.37%。

格力电器的主要产品线为空调,其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5.65%,只较2014年降低了0.53个百分点。格力电器的营收下滑,主要来自空调。

而电器行业其他巨头,2015年美的集团、青岛海尔在收入上虽然也是微减,但是下滑幅度却比格力电器小得多。

单从空调来看,2015年美的和海尔的业务也不乐观。美的空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44.9亿元,占总营收的46.58%,空调营收同比下滑11.3%,但其毛利率为28.25%,同比增长1.30%。青岛海尔实现营业收入897.48亿元,同比降低7.4%。海尔空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2.5亿元,占总营收的18.1%,空调营收同比下滑20.62%,空调产品的毛利率为28.24%,同比减少3.65%。

据艾肯空调制冷网统计,2015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660亿元,比2014年下滑9.6%。同时,据产业在线数据,2015年国内生产家用空调10385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10660万台,同比下降8.6%。

但是,2015年格力收入大幅下降,不光是因为空调市场整体疲软,2015年四季度,格力为去库存大幅降价销售,也是重要原因。

青岛海尔因为空调占整体营收比重较小,所以即使空调收入也下滑严重,但是整体上影响不大。

比较特别的是美的集团,其空调营收下滑较其他两家而言较小,而且毛利率反而有所提高。不仅如此,美的集团2015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在2015年大幅提高了17%。

美的财报何以如此亮眼

从中国空调市场的份额来看,第一名为格力占35%,第二名为美的占24.3%,而第三名海尔仅占10%,随后的奥克斯和志高总额也仅为10%左右。在空调市场位于前两名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在2015年都不约而同提出了去库存的口号。而从财报上看,美的集团有反超格力电器的趋势。2015年财报显示,美的集团不论从利润率上,还是净利润额上,都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

但尽管美的集团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了17%达136.25亿元,也只比格力电器的净利润(126.24亿元)多10亿元而已。而且,美的能反超格力10亿元,功劳也不来自于家电产品的销售业绩增长。美的集团在2015年报告期内,公司金融业务对利润的贡献超过22亿元。

2015年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小贷公司设立网络小贷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结合美的大物流、电商、售后、创投等平台运作,为产业生态圈提供结算、贴现、美易贷、美速贷、美人贷等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美的铜材期货合约报告期内产生的利润为1759.01万元,外汇远期合约报告期内利润为26528.85万元。

而相似业务,在格力电器的财务报表上是放在其在其他经营收益类里,并录得9.14亿元亏损。其中,期货套保合约亏损为20158.63万元,远期外汇合约报告期内亏损为104215.73万元。并且,从格力电器年报上,没有看到其有发展类似产业链金融业务的计划。

而剔除金融业务,单从主营业务角度来看,格力电器在盈利能力上和美的集团其实旗鼓相当,并没有大幅滑坡。

相反,虽然美的集团在行业寒冬中靠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小家电等多元化经营,在2015年实现逆势反超,但其未来发展前景却没有财务数据那么乐观。

格力的独木桥与美的的阳关道

在家电行业里,空调业与其他小家电不同,受房地产影响较为严重,2015年中国整个空调市场低迷,主要是因为2014年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2015年空调整体去库存的过程中,据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美的集团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相对低位,虽然销售费用率有所提升,但其财务公司利息收入增加,使得整体利润提高。

格力电器营收下降,是由于其在去库存的过程中降价而直接导致了毛利率下降,但格力通过产品升级,提升内部管理,节约费用降低成本,同时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稳定,其净利润不降反升。

也就是说,在2015年的去库存压力下,美的用了多元化和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手段来对冲;而格力则是实打实地降价去库存,同时压缩财务成本,内向消化了空调业萎靡的冲击。

这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两家公司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早前的全球空调行业,中国以外的企业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核心技术为优势的日韩企业比如三星,另一部分则是渠道优势明显,采用大经销商模式的欧美企业比如伊莱克斯。简单讲,要么有技术,要么有销售渠道。而中国空调企业正是在这两类企业挤压下,要么成为大经销商的代工厂,要么依托于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贴牌生产。

所以,即使中国空调行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产能,以及强大的规模制造优势,但由于一向技术弱势,以及没有国外渠道和品牌力量,一直处于单纯制造的局面中,产品很难输出到国外市场。

如今,空调的三大核心技术: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中国空调企业都已经基本掌握。而决定空调未来发展的三大技术——节能技术、智能化人机互动技术、风道优化技术,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都不仅是已经掌握,在自主研发上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销售渠道上,在家电这种更迭率较低的行业里,中国本土的需求相对于已经接近饱和的欧美市场来说强大太多。而且多年来靠价格优势,自主品牌相对于欧美品牌不仅在本土市场占有销量优势,而且随着品牌声誉的不断积累,在欧美市场也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2015年是空调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一个增加了技术优势,另一个用多元化产品和产业链金融模式增强了渠道优势。

谁的后劲更足?

从2015年各家房地产商的年报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开始回暖,去库存效果显著,营收开始增长,这对2016年的空调行业无疑是个好消息。从格力电器2016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增长了13.86%。

因手握技术优势,格力电器这些年来利润大幅增长,2015年因去库存产生的收入滑坡,其实有利于夯实技术优势。

2015年,格力电器加快了产品的转型升级,重点是保持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创新力,加强智能家居和新能源研发。其“百万千瓦级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定频)”被鉴定为“国际先进”,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零的突破。

在新能源与核电用制冷设备的研发和组织上,格力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采用了动态智能负载跟踪MPPT技术,基于PAWM交错调制的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高速驱动技术,全直流并网技术、光伏微网及暖通群空发用电一体化智能管理技术这四大创新技术。集合了光伏发电系统、变频离心机系统、发用电一体化管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实现了光伏与变频离心机的有机结合。

简单来说,就是将光伏发电技术用在了空调上,这个技术目前只有格力一家拥有。在中国,该技术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楼一个试点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建立时,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曾表示,太阳能空调只有光伏和光热两种技术路径,前者以格力大型光伏离心机为代表,未来可能在大型商业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光伏空调家用领域较难有突破,因为其初始投入成本要远高于传统空调,并且太阳能光伏板在居民楼的安装受限。

虽然民用暂时受限,但海外商用却频频开花,2014年6月,马来西亚叶氏精密木器公司就找到格力,希望其能配合设计太阳能办公室,实现光伏发电和高效空调智能系统的结合。2015年6月,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中标伊朗德黑兰大学空调项目,拿下海外第一单。

民用门槛在于成本较高,但如果格力电器可以用新的方式打开光伏空调民用市场的大门,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

比如,可以使用租赁方式,将空调进行出租,只收取光伏电费。或者通过楼顶安装光伏板,使整栋楼空调系统改为光伏发电模式,这将极大缓解老旧小区的电力压力。这些都会成为格力与其他厂商竞争中的不二优势。

与格力走技术突破路线不同,美的集团靠的是全品类优势,提供一站式高品质家庭生活的解决方案,并借助产业链金融稳定本土渠道网络,实现一、二级市场全覆盖,三、四级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凭借自身遍布世界各大区的生产基地,在海外新兴市场抢占渠道资源。

随着这两大企业自身优势的不断提高,中国家电工业的国际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OEM代工变为OBM自主品牌,从依托他人技术的制造商变为行业核心技术的引领者。作为空调行业的两大巨头,格力和美的用了不同方式在行业低谷期韬光养晦,未来它们将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厚积薄发,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