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渠道

艾肯20年| 格力——以自主创新挑起中国制造脊梁

2016年07月06 00:00:00 来源:艾肯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去年的9月22日,在中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上,董明珠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制造业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的创造改变了别人,这恰恰是我们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个原因……格力这么多年来内心装有世界,所以我们才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她讲完这句话之后的24小时内,“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一承载着格力全新诉求和企业愿景的广告语遍布了大江南北。

1997年,湖北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成立

一直以来都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所呈现出来的繁华景象难以掩盖本质上的孱弱,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对外较高的依存度成为了中国制造升级的桎梏所在。即便是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空调产业,供应链的上游领域诸如模具、机床、电机、控制器、码盘等等部件及相应的技术,中国企业依然没有足够强大的话语权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已经不仅仅是格力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更是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方向。事实上,过去二十年以来,格力在迈向全球空调市场产销规模之巅的同时内在的一条主线,就是以自主创新并不惜资源地去对核心技术进行掌握和再突破。

品质承诺——自主创新的起源

“好空调,格力造”,现在看来这句话是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可是,在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格力提出这个广告语也是冒了一定的风险。彼时中国空调产业还没有制造的概念,散件组装是一种主流的产品供给方式。无论是核心零部件及其技术,还是市场地位、品牌形象,中国的空调企业还没有形成主导性优势。

“这其实是对消费者作出的一种承诺,好就是品质要好,我们当时是围绕着品质开展各项工作”,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对笔者说,“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种创新,这是我们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第一个阶段”,这种承诺还传达出了格力是以消费者满意度为衡量产品品质的第一标准,反映出了朴素的用户导向思维。

众所周知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内空调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阶段,供不应求市场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企业是围绕着渠道资源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抢占、生产能力的提升而展开各项工作,格力在当时把竞争力塑造聚焦于产品品质,反而推动了其后来市场销售的高速增长。

1995年开始,格力电器设立科技进步奖,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图为2009年 “格力电器科技进步奖”获奖人员合影。

但是,将好产品、高品质的承诺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得到贯彻,在彼时的产业环境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当时许多的关键部件不仅仅是格力乃至整个产业都依赖于进口和外部采购。所以,在1995年格力就组建了筛选分厂,对空调产品的零部件和材料进行专门的检测,其中许多的部件和物料都进行100%的筛选检测。筛选分厂与质量控制部、企业管理部三维一体,构建了格力独特的质量控制体系,至今筛选分厂在格力的制造环节中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格力苛刻的品质要求不仅保证了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供应链质量控制能力的不断进步。望靖东谈到,格力希望卖给消费者的产品是不需要维修的高品质产品。所以,一直以来格力的质量控制部门在其内部的制造体系中在质量问题上拥有生杀大权。

“在那个时代,实事求是讲,我们在技术上还没有做到全面领先,但是品质上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上的经验”,望靖东说。随着格力空调市场销售规模的不断突进,随着对产品竞争力打造要求的不断提升,“好空调、格力造” 的内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掌握核心科技——自主创新的升级

2002年发生在格力身上的一件事情已经被广为流传,当年向日本某企业提出在技术上进行合作遭拒后,格力才真正明白核心技术之于一家制造企业的根本和尊严所在,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格力自主创新的一个转折点。望靖东回忆说:“我们从日本回来后也进行了反思,尽管条件不是很成熟,但是公司也尽快立项,技术人员天天蹲在实验室,每天下班后都进行总结”。这几乎就是格力技术研发人员当时集体性的工作状态,2005年之后,格力以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实现了突破。

“你要实现超越,不仅仅是产品品质上胜人一筹,还要在技术标准上面领先一步”,望靖东说,“2005年之前,我们在局部技术上实现了超越,但是之后,我们做到了全面的技术突破,完全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笔者了解到,就是在2005年前后,格力在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上实现了自主式供给,实现了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深度布局。在2005年至2012年这期间,格力在家用机、多联机、螺杆机、离心机等等多个领域内推出了大量的领先型产品,其中2011年年底推出的变频离心机组即便是置于当下仍然具备先进性,2012年格力的双级增焓压缩技术,开辟了家用空调产品的一个全新的技术空间。

2012年,格力电器全面实施“自动化生产”战略,推行产品“零缺陷”,贯彻“以品质替代售后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不需要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方针。

在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格力内部优越的研发环境和氛围。一旦在企业层面形成技术研发的立项,格力往往是不惜代价、不惜时间地去进行钻研。望靖东说:“老总也给予了我们技术研发人员足够多的资源和足够大的权限,让他们不要担心没有顾忌,其实,一旦有了任何顾忌就难以有技术上的创新了”。从这方面来讲,格力的技术研发平台不像是一个企业机构,更像是一个象牙塔式的组织,赋予了技术人员自我价值展现、专业技能提升、理想实现等等充分的自由度。

而就在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飞跃的同时,格力在市场销售规模上的领先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真正确立了全球空调产业主导者的竞争地位。望靖东也承认,在2005年之前,尽管格力空调在市场销售上较为突出,但是与后续品牌拉开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恰恰是由于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格力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据望靖东透露,格力明确提出“掌握核心科技”这一理念是在2008年。“2005年之前我们就已经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也定下了掌握核心科技这一目标,但当时还依然很模糊,直到2008年前后,我们对空调技术的认知、掌握已经到了一个高度,才完整地提出这句话”。也就是在2008年,我国第一部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出台,也正是格力的参与和极力主推,才让变频空调在此之后成为国内市场的一种普及型产品品类。

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新内涵

眼下中国的家电制造产业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关口,在市场规律和移动互联网对产业解构效应的作用下,转型成为了大型家电企业集体性的战略选择。与许多企业以全面融入互联网、定位于智能化家电硬件供应商为未来发展路径所不同的是,格力选择了一条更能体现制造精神、核心技术理念的发展道路即装备化制造。去年的8月22日,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格力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多种型号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双向移载式AGC、智能全向小车、数控五轴机械手等自动化生产装备。格力的制造化转型终于在此次装洽会上露出了冰山一角。

事实上格力这一步在数年前早就迈出。望靖东说:“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就开始转型,进入智能装备,在这个领域我们默默地耕耘没有声张,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说”。笔者还了解到,在2012年底,格力就出台了第一版自动化规划方案,当时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即到2015年底之前投入38亿元对格力电器所有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级和改造。其中在对机器人的自主化研发和生产上,更是不设资金上限。在过去的两年中,格力在自动化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上的投入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庞大的投入和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让格力在机器人板块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诸如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等等大型设备是国家重器,但这些核心科技几乎都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我们进入这个领域之初就把目标定得比较高,瞄准全球领先的标杆”,望靖东还说“争取未来在国内模具、智能装备领域进入前三”。现在,格力的智能装备已经被列为广东省机器人核心示范企业,三年来对智能装备的潜心研究和广泛应用,格力电器的利润和税收翻了一倍,运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员工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发人员数量达到了9000人员左右。

去年9月份,当董明珠喊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时候,她所道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格力的广告语,也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方向;更是一种期盼、呼吁和倡议,而且还是格力后期发展的使命所在。望靖东说,未来某一天希望中国制造代表着高技术、高品质,代表着技术的先进性和工匠精神,也许这一天的到来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格力已经以自主创新行走在这条道路上。(陶阳)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