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地热能发展乘势而上正当时

2016年04月26 08:19:00 来源:制冷快报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起点,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全国各省区市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从2016全国各地地方两会召开,到2016全国两会的召开。关于雾霾治理、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绿色建筑、新型城镇化等话题均有所提及。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与行动布局给地热能产业释放出诸多重要信号。

围剿雾霾,清洁能源在行动

全国31个省份地方两会已全部召开。记者统计发现,在所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内容,其中多个省份明确提及雾霾及PM2.5治理。

国务院2013年9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以最大篇幅表达出铁腕治霾的决心,并立下“战书”:“十三五”时期,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北京提出,今年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左右。天津提出,到2020年,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5%。上海则明确,到2020年,PM2.5浓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

各地两会普遍向大气污染宣战,说明在地方政府层面重视治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释放出“绿色发展”的强烈信号。为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

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推广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太阳能、电能、燃气、沼气、地热等使用,加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的替代和开发利用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雾霾天气频发也成为该省挥之不去的梦魇。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陕西将全面落实减排各项要求,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扩大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提高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应用比重。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在2016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将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突出高耗能行业,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水资源论证等审查制度,实施地热、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合理控制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大庆市市长韩立华在该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出,“谋划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国家新能源转型试点城市,带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关于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力推行清洁燃烧等治霾措施。积极推进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开发用。”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全面推动高能耗行业和园区节能改造,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提高天然气和外购电使用比例,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能,完成入津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天津示范基地。

在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生态园区。”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力争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上海市两会则提出,以更大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完成中小锅炉、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而在珠三角地区的广东,2016年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安徽省省长李锦斌在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报告中则明确,今年北京实施4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完成3000蒸吨左右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毫无置疑,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得到各个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地热能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在破解化石能源困局、转变传统能源发展方式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方两会圆满召开后,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于3月3日在北京如期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十三五”开局之年,节能环保产业再次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各省市出台措施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明确昭示出一个信号——地热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顶层设计,助推行业大提速

2015年岁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描绘出未来5年中国发展新蓝图。

在绿色发展篇章中,“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地源热泵行业发展吹来春风。参与“十三五”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起草工作专家之一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教授在“中瑞新能源·2015第七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表示,初步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地热供暖面积9.5亿平方米,其中地源热泵新增7亿平方米,常规地热供暖新增2.5亿平方米,至2020年可实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14.5亿平方米。目前看来,“十三五”规划中,新增7亿平方米的指标不会变,但常规地热供暖和发电指标会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举世瞩目的2015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向世界传递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在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明确: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巴黎气候大会协定的通过,为我国浅层地热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省区市相继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勾勒出地方发展的新蓝图。本刊记者梳理各地“建议”发现,“地热能”也纳入到多个省市未来五年规划中。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在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均涉及到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以及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其中天津市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河北省则明确,“培育壮大以光伏、风电、核电、地热、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多元支撑。”

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加快地热能发展同样写进该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生产体系。”吉林省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应用,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支持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另外,我国西南地区也提出了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议。贵州省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开发利用。云南省则提出,“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科学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四川省未来五年规划则强调,“加强甘孜等高原地区地热能勘探利用。”

西北部地区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同样受到重视。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青海省未来五年规划则提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生产比重在全国靠前。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能耗管控,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供应基地,该省的绿色能源转型之路在山西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强调,“用更大力气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动重点行业节能控碳,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江苏省则提出,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控制和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此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积极发展风电、蓄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利用地热能。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产比例和市场占有率,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来五年规划同样提出,“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一批现代能源基地。”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95亿吨,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另外,根据《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毫无置疑,地源热泵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地热能“十三五”的足迹北至吉林、黑龙江,南到广西、广东,西至甘肃、青海,东到上海、浙江。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也明确昭示出一个信号——地热能产业已迈入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型城镇化,掘金市场新机遇

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达成“巴黎协定”,城市将成为全球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重点。大约一周之后的北京,中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中国的最高决策机构重申城镇化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6年刚刚从严寒中复苏的中国,更在一连串的新政发布中开启了城市发展新阶段。

2月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要求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和工业余热供暖,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对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各类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2月6日,国务院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要求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

而就在不久后的3月2日,我国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预示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走“绿色化”道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作为一种绿色低碳节能产品,将有望大规模推广开来。

仅就各地方而言,山西省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将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并纳入各地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新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到2020年末,50%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在河北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20年,河北全省城镇节能建筑占比达50%,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5%以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占比达49%。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三五期间,天津将继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并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功能。计划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4%,全市亿元楼宇超过400座。

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省长于伟国在2016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加强城市工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计划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500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此外,北京、吉林、山东、陕西、河南、安徽、贵州、江苏……全国多个省市都在新的一年做出了最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过去十年间,我国各地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继“十一五”、“十二五”之后,“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开创性地将“绿色”定义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无疑奠定了我国未来几年建筑建设的政策基调,也为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绿色供暖、绿色建材等相关行业提供了新的利好。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型城镇化道路再次明确昭示出一个信号——地热能产业迎来市场扩容机遇。

东风吹来满眼春,迈步开启新征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趋利避害,扩大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努力转化劣势,就一定能够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此外,地源热泵从业者还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与创新意识,扎实完成地源热泵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才是中国地源热泵行业的未来所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