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中企加速海外本土化 中国品牌受认可

2016年05月12 09:17: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初夏的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卡马河畔正迎来发展的勃勃生机,海尔集团在俄罗斯的第一家冰箱生产厂日前在这里正式投产运营.

作为中俄非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海尔高端冰箱制造基地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海尔在海外市场所坚持的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模式,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第一个非能源大型项目

俄罗斯当地时间4月22日,海尔高端冰箱制造基地在切尔尼市正式投产.作为第一个非能源领域的中俄大型合作项目,投产仪式吸引了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联邦区全权代表巴比奇、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总理哈里科夫等当地政要,他们亲自到场祝贺.

中国驻俄使馆经商参处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张地在开业仪式上表示,希望海尔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对俄投资的"第一只春燕".

创新和尖端技术是海尔全球策略的精髓.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介绍,海尔所有业务活动,包括制造、研发行业技术,制定管理解决方案,均体现了这一精髓.

时间追溯到2008年,海尔刚刚进入俄罗斯市场,当时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俄消费者并未认同海尔.为提升当地消费者对海尔产品的认同度,海尔对俄罗斯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

俄罗斯饮食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除一日三餐外,俄罗斯人习惯上午和下午各加餐一次,且喜食面包、甜点及汤品.因此,他们常储备大量食材,需要大容量冰箱.考虑到这些因素,海尔专门推出了节能高效、大容量的三门冰箱等产品,冰箱高度也多在1.9米至2米,便于身材高大的俄罗斯消费者使用.

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在俄罗斯迅速打开市场.尽管海尔冰箱售价比市场上冰箱平均售价高15%,海尔仍是当地消费者优先选择的品牌.2015年,俄罗斯家电市场销售额下降15%,而海尔冰箱销售额却逆势增长78%.

据分析,海尔冰箱选择鞑靼斯坦作为制造基地,是基于其全球化战略和欧洲市场整体布局而实施的.切尔尼市是鞑靼斯坦的工业制造中心,也是俄罗斯大型工业产业带之一,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环境开放,满足了海尔冰箱建厂的全部要求.而且俄罗斯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欧洲第三大消费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海尔制造基地占地2.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投资额将达到5500万美元.投产后第一阶段产能25万台,第二阶段50万台,将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及部分欧洲市场.

3年内本土化将达70%

此次卡马河畔切尔尼市海尔冰箱产品制造基地的投入运营是海尔俄罗斯本土化进程的新的重要一步.按照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3年之内本土化程度将达到70%左右.

在为当地消费者带来优质产品的同时,海尔还为当地带来了创新技术和专业人才.2015年,切尔尼市选派人员到中国青岛的海尔工厂参加培训.现在,他们回到家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今年,海尔还在切尔尼市创建了一个培训中心,旨在为当地培养更多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卡马河畔切尔尼市海尔冰箱产品制造基地的投入运营,标志着海尔在深耕"一带一路"中东欧市场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工厂投产后,海尔冰箱将从俄罗斯直接运往中亚和欧洲等地区,供货周期从3个月缩减至20天.

以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为例,此前海尔冰箱出口哈萨克斯坦需从青岛港出发,到达俄罗斯东方港后再转运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其间不仅报关次数多,而且关税高,导致冰箱出口成本上升.而如今,海尔冰箱将从俄罗斯制造基地直接运往阿拉木图,大幅缩短了供货周期,降低了运营成本.

目前,海尔产品已销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分钟就有125位海外消费者成为海尔用户.

同时,海尔海外本土化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占比已接近海外终端销售额的50%,冰箱产品的海外本土化水平更是达到了70%.

实际上,以海尔为代表的"青岛制造"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青岛核准境外投资项目(机构)累计达到1154个,核准中方投资额累计达8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59.4亿美元.海尔、海信、百通、裕龙、青建、金王、渤海农业等一大批青岛企业将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拓展到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亚太、中东、非洲、欧美等四大主体市场.

双赢、多赢、共赢,"走出去"的成果令人惊喜.以青岛为例,今年一季度,青岛国际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1.3亿美元.其中,货物进出口142.1亿美元,服务进出口24.2亿美元,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实现境外销售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境外投资对青岛的贸易贡献度大幅提高,也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双赢.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中国提升了整合外部资源能力和跨国经营水平,同时补充了东道国资金缺口、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

"加速奔跑"

众所周知,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迅速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备和成立,更是催生了许多国家与中国进行投资合作的期望.

毫无疑问,海尔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实现多方共赢,成为"一带一路"上"加速奔跑"的中国名片.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987个,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

同时,我国在世界各地已经设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其中丝路沿线的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工业园区等建设取得了相当积极高效的进展,使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推动我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与相关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载体.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新时期中国为全球合作发展、共同繁荣贡献的一个中国建议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无疑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中国的西部成为了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一个前沿,中部的开放加快推进,东部迎来了再一次的产业升级、合作升级.

借"一带一路"东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走出去"的行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互利共赢的"升级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精彩故事让人目不暇接.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