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制冷电器

半年三起并购 美的能否突破2000亿天花板

2016年07月08 10:40:00 来源:制冷快报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时隔六年,美的似乎并未忘记自己曾定下的2000亿元销售目标,不过,这一次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希望借助国际化来实现飞跃。在过去短短半年时间里,美的分别与日本东芝、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库卡集团达成收购协议,总金额超325亿元,创下中国家电业连续海外并购新纪录。有关专家指出,大规模的并购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并迅速打通日本和欧洲的市场销路,但国际化不能拔苗助长,美的未来不仅需要整合消化收购的企业,还要实现自身从高性价比到高品质、高技术的转变,而这并非易事。

国际化蜕变有点急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美的,今年上半年开启了奔跑模式。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美的便同时应对三起跨国收购。

其中包括,6月30日,美的与东芝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最终以总额约514亿日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6月29日,库卡集团监事会及执行管理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推荐库卡集团股东接受美的要约收购,美的与库卡集团签署了《投资协议》。此前美的公告称,若库卡集团除MECCA以外的其他股东全部接受要约,按照要约价格为每股115欧元计算,本次收购价约为292亿元。

仅这两项收购涉及金额便高达325亿元。而更早在6月21日,美的还与意大利著名的中央空调企业Clivet正式签署协议,美的收购Clivet 80%的股权,至于具体金额,则尚未对外披露。

突然对三个国家的三家企业几乎同时进行并购,美的的目的很明确。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认为,收购东芝的目的是帮助美的进一步提升技术,获取专利,同时借助东芝品牌打通日本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销路,与收购Clivet类似,目的是进军欧洲市场。至于库卡集团,则是与美的近年来所倡导的智能制造有关,美的希望通过入股库卡集团快速提升自身在生产工艺环节的制造水平。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美的同时也希望借助国际收购来弥补自身技术上的欠缺,完成向高品质、高端化转型。一直以来,美的作为国内三大白电巨头之一,尽管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是在产品层面,与格力的高品质、海尔的优质服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此前也指出,家电产品要做好转型升级,首先是要做好技术转型升级,一个技术上已经落后的产品,无论制作、工艺再好,也得不到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这样的频繁跨国并购,也引发了部分业内人士对美的发展的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过去中国家电企业的并购案来说,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其次,往往在海外并购一家企业,企业都要面临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企业经营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美的同时对三个国家三家企业发起并购显得过于激进,这样会加大磨合难度。

2000亿天花板难破

其实在美的发展历史上,也曾有过激进的策略。早在2010年美的销售接近1000亿元时,美的便喊出“再造一个美的”计划,定下2015年美的全年营收规模将实现2000亿元的宏伟目标。结果这个计划刚提出仅一年,美的便做出了大裁员的举措。美的电器2011年财报显示,员工仅剩下66497人,比上一年度减少32179人,裁员数量将近三成。

与裁员相呼应的则是美的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方面的放缓。2011年,美的营收增速从2010年的57.7%下滑至24.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速则由2010年的62.34%下滑至5.88%。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美的处于一种“大跃进”似的亢奋状态中,所有的部门都想着加快投资、扩大规模,但是企业盈利却在下滑,甚至有部分业务和项目出现亏损。正因为此次激进的市场策略,导致了美的在2012年8月做出重大管理层调整,创始人何享健“退位”,方洪波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并同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美的由此正式进入了职业经理人操盘时代。

虽然何享健在公司部门会议上曾表示自己退位的原因是,把经营权交给精力更充沛、更具国际化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更好地运营公司。但有知情人士表示,这与何享健提出2015年实现2000亿元销售目标存在较大关系,希望通过换帅的方式让美的重新寻求转型。

2015年美的营业收入1384.41亿元,也宣告了美的2000亿元计划告破。冲击2000亿元大关,不仅是美的失利,其实其老对手格力的进展也一直不顺利。格力在2012年营收达到千亿元时,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也曾表示,未来五年,格力电器争取再增长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的年产值。在随后的2013年、2014年,格力的确实现了年营收200亿元的增长,但是到了2015年,格力营收却降至977.45亿元,同时格力也做了策略调整,放下年增长2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但强调2018年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的目标不变。

海外并购并非简单整合

前不久,海尔、格力、美的三大白电巨头2015年财报相继出炉。其中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实现营业收入897.5亿元,同比降低7.4%;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84.4亿元,同比下降2.28%;但净利润达127亿元,同比增长21%。

这也是国内三大白电巨头首次营收全部同比下滑,这主要与近年来全球家电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整体增速下滑相关。不过相比之下,美的营收下滑最少,净利润实现了逆势增长,且公司现金流高达700亿元。也许正是因为手握如此巨额现金,才让美的有了并购的底气。

但在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海外并购不是简单的渠道、品类扩张。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收购无疑是进行海外布局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每一次并购都需要企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整合,使其能够与企业自身业务实现补充和升级。

在家电行业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早在2004年,TCL收购法国最大的彩电企业汤姆逊后,便一度因为市场变化,使得原本发展势头大好的TCL陷入亏损的泥潭,用了十年时间才恢复元气。

而美的这三项收购便存在与TCL类似的情况,那便是成本风险和财务风险。玉启咨询分析师李辰认为,美的收购东芝可能也会面临此问题,首先在成本风险上,国内家电企业都在拥抱智能化,但日本家电企业则没有,这便意味着东芝在技术上输出可能更多会提供过时的老技术,同时东芝品牌在过去几年里也一直被消耗,能够给美的带来多大作用也很难预料。财务风险方面,目前东芝正深陷亏损泥潭。东芝2015财年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营业利润从上一财年的盈利1884亿日元滑落至亏损7191亿日元,而其中家电业务的营业亏损则高达1505亿日元。

相关产业观察家指出,全球家电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整个市场环境早已发生变化,企业还想要和以往一样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机会已很小。在规模化快速提升停滞的前提下,企业更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健康发展。而对于美的来说,应避免“大跃进”式的增长再次出现,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