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地热能助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

2016年07月05 00:00:00 来源:地源热泵网 2016-07-05 08: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该区经济基础雄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是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地质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地区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8500万平方米,直接采用地下热水进行供暖的建筑面积7100万平方米,正形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城市群之一。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地热能等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源于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10%以上,三地还共同面临环境问题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地热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大力发展地热等清洁能源,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实现非化石能源目标,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纲要》将为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地热能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注入一支新的强心剂。

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新方向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各组织机构也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会议。

例如《;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层论坛、;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专家座谈会、;北京新机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座谈会、;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论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低碳环保产业高端研讨会等等,这一系列战略规划的颁布、研讨会议的召开为京津冀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指引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首次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红线,给出了具体的浓度限值,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将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数据显示,2014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1.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为有效遏制煤炭消耗,《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调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规定2017年年底前,京津塘电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2015年至2020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实现负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助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据媒体公开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我国首个;十三五区域规划,对进一步增强三地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该规划尚未公布全文,但本刊记者查阅京津冀各自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协同发展已涉及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能源领域也不例外。

北京市提出,2020年全市建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天津市提出,加强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比重超过4%,同时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50%以下;河北省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海洋能等新型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综合利用,打造光伏、风电、核电、地热、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到2020年县以上城镇居民生活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

2014年11月底在石家庄召开的;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地热界专家建议,以地热能供暖取代燃煤供暖将极大减轻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应联手开发丰富的地热资源。

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地热资源把河北雄县建成名副其实的;无烟城,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地热资源利用的典型案例。对此,中科院汪集旸院士曾表示,这是地热开发利用上的一大突破,不但节约了煤炭资源、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和致霾颗粒的扩散,为北方地区雾霾治理作出贡献。汪集旸认为京津冀地区可以进一步完善、推广和提升;雄县模式,解决北方中、小新兴城市冬季供暖的问题,同时减少碳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地热能丰富,孕育巨大商机

2016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两周年之际,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和《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京津冀3省国土资源部门,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

地质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规划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每年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9200万吨。若采用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可实现建筑物夏季制冷35亿平方米,冬季供暖29亿平方米。目前京津冀地区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8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总面积的20%,其中河北省3500万平方米、天津市1000万平方米、北京市4000万平方米,是我国开发地热能资源程度最高、用于供暖制冷规模最大的地区。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流体热量折合标准煤2.51亿吨,目前年开采量仅占可采量的0.4%,主要用于供暖、旅游疗养、种植养殖等,其中直接采用地下热水进行供暖的建筑面积71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80%,是我国利用地热水进行集中供暖的典范,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成熟。

地质调查评价还表明,浅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京津冀区内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清洁能源,每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占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87%,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在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京津冀地区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制冷面积为1.56亿平方米,占现状建筑物供暖面积约5%,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成果图册》显示,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热能热容量折合标准煤6670万吨,可供暖面积7.1亿平方米。石家庄市浅层地热能冬季可供暖面积为3.5亿平方米。北京地热资源可划分为10个地热田,地热能可提供的供暖面积约3.01亿平方米。天津市地热可回收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51.2亿吨。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李宁波常务副主任介绍,北京市副中心的通州区、北京南部大兴的新机场及其周边辐射地区、以及与张家口相接的延庆县将是北京市发展地源热泵供暖的三大重点地区。此次地质调查评价也表明,北京延庆地热资源可以满足2022年冬奥会场馆规划区建筑的冬季供暖需求,为绿色办奥提供支撑。

根据财政部测算,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这必将有力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对于交通、房地产、环保等行业都会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相关链接:

聚焦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年,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勾勒出未来5年发展新蓝图。在这一新兴经济区域继续推进协同发展的五年中,能源将如何转型和布局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源热泵网记者梳理三地规划,为您呈现未来发展的能源脉络。

北京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引导企业和市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基本实现能源清洁转型。大幅压减电厂、工业、采暖、民用燃煤总量,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吨以内。城六区全境、远郊各区新城建成区的80%区域和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建成禁燃区,实现无煤化。加快实施郊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着力加快推进农村采暖用能清洁化,平原地区所有村庄实现无煤化。2020年全市建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能效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提高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在城镇建筑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基本完成具有改造潜力的老旧小区节能综合改造。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行动。基本淘汰能效不达标的电机、内燃机、锅炉等用能设备,实现燃气电厂、燃气锅炉余热余压收集再利用。加快推进节能低碳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示范。提高能源统计、计量和监测能力,实现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控。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城乡清洁供热。扩大与津冀等周边地区清洁供热合作,扩大三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能力,实现京能涿州热电厂向房山地区供热,推进天津盘山电厂、河北下花园电厂为平谷、延庆供热。优化供热结构,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稳定城市热网供热规模,基本完成老旧热网更新改造,完成新城和镇区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建设一批应急备用热源。积极开展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乡镇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低碳城市。

天津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推动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主要耗能行业节能改造。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促进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50%以下。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燃气管道、应急储配等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实施渤化内蒙古能源化工综合基地等项目,推进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外购电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强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比重超过4%。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协同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加强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控、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燃煤锅炉改燃并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实现无燃煤化。重点突破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等技术,开发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装备,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河北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河北永续发展。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环境监测装备、烟气治理装备、污水处理设备、大宗固废利用等产业集群。新能源重点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光伏、风电、核电、地热、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围绕能源清洁利用,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绿色城市,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广绿色建材,新建住宅全部执行75%节能标准。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20年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到2020年县以上城镇居民生活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大气污染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2017年比2012年减少煤炭消费量4000万吨的基础上,2020年煤炭消费量比2017年进一步下降。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得新建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和集中供热替代,加快设区市城市建成区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进程。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加快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型煤替代。加快实施洁净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等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新型高效燃烧炉具,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因地制宜,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海洋能等新型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综合利用,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高效电源上网。以分布式能源、地源热泵、多能互补、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型供能用能系统。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