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北京重启家电补贴为何频频引发争议?

2015年12月2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过去的11个月,北京市丰台区的家电零售商陈冰的生意非常差,旺季销售额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更让他担忧的,是北京市2015年11月25日出台的新版家电补贴政策。 该政策对平板电视、空气净化器等九类产品根据能效等级的不同实行最高额度达800元的资金补贴。补贴由家电销售商先行垫付,过后再由政策埋单。政策带来的优惠价格无疑是对销售的巨大促进。 然而,受惠的并非所有销售渠道。像陈冰这样规模较小的个体家电零售商并不在补贴之列。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家电,陈冰店里的价格要明显高于淘宝或者家乐福。对他这样的零售商及以此为主要营销渠道的家电企业而言,这是不小的打击。 而从整个家电行业的全局来看,这一补贴政策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一,资金补贴容易导致“骗补”;其二,正如格力总裁董明珠所说,家电补贴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但实际上却形成一个寻租交易空间,不利于市场正常竞争。 事实上,早在3年前,北京市首次启动家电补贴政策时就曾招致一些家电企业的诟病。 巧合的是,2015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关于家用电冰箱、平板电视及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 这个被外界称作能效“领跑者”制度的政策,彻底抛弃了以往的资金补贴形式,对达到高能效标识的家电产品给予采购优先。 也就是说,北京市家电补贴政策选择以资金推动市场,而能效“领跑者”制度却选择以政策推动市场。 两个不同版本的政策在一个月内相继落地,让尘封3年之久的家电补贴争论再度卷土重来。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来说,政策和资金工具当如何取舍? 备受争议 能效“领跑者”制度,是自2013年6月高效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的首个国家级家电政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它将“家电下乡”时代的资金补贴转为政策鼓励。 “这种转变是必然的,很好地规避了以往资金补贴政策存在的种种缺陷。”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中怡康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资金补贴会使企业形成对现金流的依赖,但用政策激励作杠杆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过,在能效“领跑者”制度颁布的20天后,北京市仍然公布了京版的家电补贴政策,沿用“家电下乡”时代的资金补贴形式。 这让外界颇感意外。 “尽管资金补贴存在骗补等弊端,但拉动效果更为直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负责人说。 而对于首批入围的21家补贴企业,有评论认为,其补贴对象倾向明显,“全都是销售平台”。 北京市新版家电补贴政策要求享受补贴的企业必须有20家以上的自有门店,且单店每年的销售额需在500万元以上。 因此,入围的企业仅21家:苏宁、大中、国美、华冠、家乐福等实体零售商企业16家;淘宝、当当网、京东、小米等5家电子商务企业。 但被忽视的现实是,很多拥有高能效产品的家电企业恰恰是以自有经销商渠道为主,故不能享受本次补贴。 “这样消费者宁可舍近求远去有补贴的大卖场买,也不会选择从我们的经销商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政策对其经销商的销量冲击会很大,“很多经销商都在担心明年的行情。” “这是不公平的。”上述人士认为,北京应适当放松补贴企业的限定条件,让经销商也能享受同等补贴待遇。 他担心,一旦其他省份效仿京版家电补贴政策,那些以经销商渠道为主的家电企业遭受的打击更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实际上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微缩版,属于“换汤不换药”。 上述家电企业负责人担心,京版家电补贴政策未来会重走之前“家电下乡”的老路。 “资金补贴和政策补贴就像西药和中药,前者见效快,后者却能长线解决问题。”彭显东说。 “骗补”之弊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该政策对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进行现金补贴,补贴额度高达13%。 “政府希望借助这个政策提振国内市场的消费,扭转家电行业的低迷之势。”徐东生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证明,该政策确实在短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34.5%和53.1%。 而当其终止,负面效应立显。受到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家电下乡”政策于2011年11月底到期的影响,全国12月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立即同比下降28.5%和7.9%。 在实施4年后的2013年1月底,该政策悄然落幕。 在彭显东看来,“家电下乡”政策的终止,除因为已完成特定历史使命外,还因其逐渐暴露出的问题。 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屡被曝光的骗补丑闻。 “一方面国家的补贴额度很大,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比较大,并且制度本身确实存在设计缺陷,一些企业就利用这个漏洞去套取国家补贴。”彭显东说。 2014年4月,浙江省曾公开宣判一起“家电下乡”诈骗案,被告人为一家电公司老板,在2010~2013年间骗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资金高达380余万元。 国家审计署2013年年中公布的审计公告也显示,在2012年6月起实施的节能惠民政策中,有8家家电企业骗取节能家电补贴近9062万元,其中不乏TCL空调、长虹空调、美的空调等知名品牌。 而北京市新版家电补贴政策的实质也是资金补贴,依然可能存在“骗补”的漏洞。 被透支的市场潜力 彭显东认为,外界更多地关注“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效应,但其伴生的负面效应却很少被人提及。 在徐东生看来,在政策刺激下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巨大需求,给家电企业传递了错误的信号,很多企业误认为市场需求巨大,便盲目扩大生产,最后导致产能过剩,“其实是打乱了企业固有的生产节奏。” 对民众来说,“家电下乡”的刺激使得许多原本并无打算消费家电的人群产生购买欲望,把长远的购买计划变为现实消费。其后果就是提前透支了居民的家电消费能力,使得补贴政策取消后整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 通常情况下,家电市场的消费增速保持在每年10%左右的比例较为适度,但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家电销售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8%左右,一度高达40%,是正常市场增速的3倍。 但这一增速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逐渐走低,家电补贴政策取消后,增速一度退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这就反映出,家电市场的异常增速是补贴政策带动的短期增长,不可能持久。”徐东生说。 对这样的情况,格力总裁董明珠直言,家电企业不需要产业扶持,“因为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短期繁荣的刺激性消费必将以漫长的寒冬为代价。” 诸多知名家电品牌在补贴政策取消后遭遇的经营困难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包括新飞、海信、TCL等在补贴时代大放异彩的家电品牌,都曾遭遇过业绩急速下滑的局面。 那些完全依靠政府“喂奶”存活的投机企业,也在补贴政策结束之后开始尝到苦头,一夜之间“死伤”无数。 当然,也不可否认,“家电下乡”曾给整个行业带来阶段性繁荣。 一些家电企业为争取市场,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能效等级,使原本需长期改善的能效提升工程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但风险在于,一旦国家资金补贴力度不足,这些“突击成果”就会被打回原形。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有节能补贴的时候,平板电视行业一级能效产品能占到90%,但在补贴取消后则几乎没有了。 家电补贴所暴露出的问题,让政策制定者、从业者都开始思考如何扭转局面。 “资金补贴的形式显然不能再继续了,必须换一种补贴方式来解放市场和消费者。”徐东生说。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