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名企报道

“格力人”的蓝色梦

2015年12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格力电器总部研发大楼。

这是体现一座城市创新能力的地标。慕名而来的参观人群成为广东珠海常年不变的一道风景。

这是引领一个行业前行的旗舰。全世界的空调制造商几乎都在铆足力气与之竞争,奋力追赶。

这是一个变革时代的榜样。世风浮躁之下,8万格力人始终淡定如一,实干苦干讲奉献。短短23年间,他们将一个年销售两万台空调的中小企业,做成了年销售6000多万台的世界空调业产销“巨无霸”。

12月21日,记者走近冬天里挥汗如雨的格力人,零距离倾听格力人那些鲜为人知的“蓝色梦的故事”。

“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名牌”

蓝,梦想的颜色。

送走一拨外交使节参观团,格力电器当家人董明珠坐在记者面前。一落座,快人快语的董明珠就向记者回忆起不久前的一次“发火”。

格力空调打进中东区域家电市场已逾8年,在经销商们看来,他们的年度销售业绩似乎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空间。制约因素在那里?有人通过当地一些空调用户的反馈意见,认为产品标签中的“MADEINCHINA”英文字母有点刺眼。

经销商认为,不管是过去那些假中国制造之名的不良商人给国外用户造成的偏见,还是中东地区对洋品牌的消费习惯,家电商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如果把格力空调标签中的“中国制造”改成“泰国制造”或其他国家和地区制造,销售业绩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在好不容易盼来的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的见面会上,经销商们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建议。

“当时我一听就压不住火了!这不是什么建议,这是对中国制造的侮辱,是对格力产品及全体格力人的蔑视!”董明珠说,“我告诉他们,分布全球的3万家格力实体店都必须牢记,中国制造的‘格力’不是那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地摊货,我们所有的格力产品都是消费者心目中最优质、最放心的高档商品。全世界销售的格力电器,无论产自何处,都必须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都是空调产品中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品牌!如果有谁要拿偷换标签做交易,搞那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那我宁可一台空调也不卖!”

董明珠的底气来自何处?格力电器总工程师黄辉告诉记者,从创业之初“好空调,格力造”的承诺,到确立“掌握核心科技”的工业精神,再到如今为了人类的可持续生存自觉担负起能源革命的大任,格力人的使命与担当早就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范畴。

黄辉向记者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国内空调销售市场正处于最火爆的日子,全国空调厂家纷纷扩产增效,只有格力电器一家不惜降低产能,放弃唾手可得的市场空间和丰厚利润,停下脚步来主攻产品质量与关键技术,建起了当时全行业独一无二的零配件筛选分厂和产品质量监控流程,这才一举打破了国外空调业巨头对空调压缩机等核心技术的垄断局面,最终赢得了国内空调市场二分天下有其一、国外空调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模。

“创新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蓝,创新的颜色。

格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累计创造了1.2万个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00多项,仅2013年申报专利就有2700多项,平均每天有8项专利在格力问世。技术专利的背后是全体格力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一则空调业内流传甚广的故事,说国内某家空调制造商老总曾亲自带领他的“猎头”团队驻扎在格力珠海总部周围,周旋一个多月,硬是没能挖走一个格力的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家拥有近万名技术研发人才的大型国企,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是外界所不可想象的。”格力市场部部长陈自力对记者说,每年新招聘的格力员工,他们除了享有令自己满意的薪酬福利和股权激励外,还会有一位职业导师。格力电器首创的企业内部三级导师制度不仅使刚入职的新员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还能把独特的工业精神和创新文化渗透到每个新老员工的血液中。在职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和立足岗位的创新发明,几乎每一位员工都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和事业上升空间。

本报曾报道过的知识型工人张树源,初到格力时,只有初中文化,对空调技术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有了导师指导和学习平台,张树源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术工人。

搬运工曹祥云通过导师争取到一个学开叉车的脱产培训机会,拿到上岗证后,又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练就了一手叉车绝技,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赛上蝉联冠军,成为闻名全国的“叉车王”。曹祥云对记者说:“是格力电器给了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里当家。”

“格力电器正在投入巨资筹建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实现格力一线工人从技能到岗位的全员性转型升级。”格力电器培训部部长王法雯骄傲地说,现在全公司已有2000多名一线工人在大专班里学习,本科以上管理技术人员有400多人在读企业内部的工程硕士班和MBA班,格力开创的“六大模块”全员培训体系,更是支撑起了一个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记者看到,专为自己员工学习充电的大专班、研究生班就开在格力的厂房一角或行政大楼里。每天员工们走进车间是生产能手,坐进课堂是莘莘学子。

总裁助理、副总工程师谭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的普通员工偶尔见到总裁,谈论的不是个人的薪酬待遇,而是哪项工艺该如何改进,自己又有了什么很好的想法,一旦得到总裁的肯定,个个都会摩拳擦掌,主动请战,普通员工也敢当面立下军令状。因为有了公司慷慨给资源、给平台、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创新文化”,这才使岗位成才、创造发明成了每个格力人的自觉行动。谭建明说,格力电器8000名研发工程师几乎每个人都常年保持“两天干完三天活”的干劲,每人每天自觉自愿加班五六个钟头是常见的,赶都赶不走。

干劲和毅力来自万众一心的坚定目标。这个目标是:“让全世界都用上格力空调”,董明珠告诉记者。

“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

蓝,纯净的梦。

这是南粤大地上寻常的一天。一轮红日喷薄出海,美丽灿烂的朝霞染红了珠江口西岸的广袤山川,映红了珠海格力电器研发大楼里23张青春笑脸和他们欢呼雀跃的矫健身影。2013年7月6日,伴随着这一轮太阳的冉冉升起,一种使用太阳能的空调在一帮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中国工程师们的手中诞生。

从午夜到黎明,格力光伏中央空调实验检测中心宁静而忙碌,工程师们的神情紧张而庄严。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在静等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刻。他们要用一年多来经历的386次故障排除、500多次烧毁电机、损失数千万元才换来的这台“用电设备”,去拥抱宇宙中那一轮取之不尽的“发电设备”、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凌晨时分,初升的太阳将她的第一缕霞光照射在屋顶太阳能板上,光明和温情的施舍毫不吝啬,形成一片水盈盈、亮晶晶的蓝色湖泊。此时此刻,格力压缩机制造信息集控指挥中心庄严肃穆,时间仿佛凝固,人们屏住呼吸,随着现场信息员的一声声口令,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空调机组、光伏系统、公用电网三组纷繁有序的数据阵跳荡起伏,变幻莫测,一场不同寻常的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电压635伏!电流101安!”

“电压640伏!电流190安!”

“电压630伏!电流230安!”

指挥员果断下令:“模式一启动,主机开机!”

主机光伏中央空调制冷随之开机,指挥中心大厅里再度炸响阵阵惊雷。

指挥员再度下令:“模式二启动,主机加载,光伏合闸!”

“光伏功率80千瓦!”

“光伏功率130千瓦!”

“光伏功率180千瓦!”

仿佛天外来客,在一股太阳能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净重28吨的光伏中央空调缓缓启动,直流电频离心机顿时发出动人心弦的欢唱。与此同时,一股更加强劲的光伏电流缓缓注入珠海市区城市电网。检测中心电子显示屏上,空调机组、光伏电能、公用电网第一次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能量自由流动、无缝对接、一体化监控和自动化管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熬过漫漫长夜,终于迎来奇迹的工程师们热泪盈眶,闻讯赶来的格力员工们个个奔走相告!

“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天。”将可再生光伏能源与制冷设备结合在一起的梦想首次实现。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朝晖评价说,利用太阳能直流电直接驱动空调,发电与用电在这里实现自如切换,必将极大地节约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消耗,极大地缓解国家电能供应短缺的局面。

2013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为格力举行重大发明成果鉴定会,权威专家一致认定:“不用电费的中央空调”诞生在中国格力,此为国际领先,世界首创。

“这是格力人的蓝天梦变成现实的一天!”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格力人23年来的中国制造梦、民族自尊梦和世界品牌梦,如今都凝聚成一个梦想:一切为了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为了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