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渠道

地热“十三五”:转思路寻出路

2015年06月16 00:00:00 来源:艾肯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一方面要摸清地下资源量,另一方面要突破地上技术。尤其是除了规划还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体制,否则很多制约地热能开发的部门利益将难以厘清。

“热不起来”一直是地热界的真实写照。在新能源的大家族中,同“风风火火”的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地热能显得默默无闻,依然被普遍用于温泉、洗浴,而难登发电的大雅之堂。

虽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10万千瓦的发电目标,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该目标恐难完成。

“‘十二五’的规划过于乐观了,尤其是发电这块。”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展望“十三五”,地热能要想热起来,还需转变思路。

雄县模式可否推广

在2014年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大气污染城市中,河北保定位列第一,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同样是在2014年,同样是在保定,也诞生了华北地区首个地热供暖代替燃煤的无烟城——雄县。

2014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河北保定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利用现场交流会,将该地区地热集中供暖代替燃煤的模式确定为雄县模式,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亲自出席。

目前,雄县模式正在保定市全面复制。地热取代燃煤被确定为保定市三大能源战略之一。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保定全市地热供暖建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可替代标准煤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1万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可以超越。”保定市国土局李红英说。

在3月22日参加第四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时,汪集旸建议在南方推广地热集中供暖,由此可将我国的供热边界南移,满足南方部分地区的供暖需求。

汪集旸指出,广东、福建等地有许多小型、分散的地热资源,如珠三角的广东丰顺和长三角的江苏南通附近都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假如能够依照雄县模式再打造两个样本,能在东部治理雾霾和解决供暖上起很大作用。

不过,推广雄县模式并非易事。首先,雄县的地热资源非常好。其次,中石化绿源地热能有限公司做了很多工作,其在雄县的供热面积占县城供热总面积的90%,在保定市的地热开发量占保定市开发总量的一半。这些条件并非所有城市都具备。一位地方环保局工作人员就向记者坦言:国家宏观规划要想落实到地方具体政策上,还有太多障碍。

汪集旸则建议在推广雄县模式时注意一体化管理,成立地热办专门管理,否则供暖、地下、地上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相互扯皮最为糟糕”。

地热发电需转思路

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西藏羊八井是我国地热发电的标杆。但是标杆之后再无标杆。

“‘十二五’规划的10万千瓦现在看怎么也达不到,实际上除了羊八井没有别的增长点。”汪集旸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悉,2013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达到3.5亿平方米,完成“十二五”规划中5亿平方米的目标不成问题,但地热发电的推进始终不尽如人意。

“方针有些偏,干热岩要有新思路,思路不转上不去。”汪集旸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原主任郑克棪日前在谈到“十三五”地热规划时也指出,预计“十三五”地热发电只有略快增长,预计至2020年可实现15万千瓦。他表示,国土资源部现已开始加强高温地热资源勘探任务,积极为“十三五”和今后的地热发电作准备,但这需进行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然后在选定的位置钻勘探孔,钻井完钻后要做产能测试,这些实施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此外,科技部“十二五”《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成果可供利用,但还达不到产业规模。

汪集旸认为,目前一方面要摸清地下资源量,另一方面要突破地上技术。尤其是除了规划还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体制,否则很多制约地热能开发的部门利益将难以厘清。

油田地热亟待突破

除了高温发电,汪集旸还一直力推中低温油田区地热利用。他认为虽然每口井的资源量不多,但是我国有成千上万口可利用的井,总量可观。

一直以来,地热开发的最大障碍是前期投资较高,其中2/3投资用于钻井。而油田区地质资源开发的优势在于,已经有了基础设施,节约了最关键的钻井成本。其次,资源丰富,绝大部分没有开发利用。第三,利用油热电联产可以让大量报废井起死回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克文指出,油田产量早期上升很快,到一定阶段会快速下降,同时含水率大幅上升。例如华北油田综合含水率已经大于95%,也就是采100升液体只有5方油,95方是水。“所以我们提出了报废井油热电联产的模式,对延长油田寿命和周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有34万口井,其中报废井9.2万口。李克文表示,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地热井,资源量相当可观。

不过,油田地热究竟有多少资源量却还是一本糊涂账。由于油气同水的比热不同,油田区地热资源的计算和常规地热田不太一样。

近日,李克文研究组提出一整套计算油田区地热资源的方法。通过计算,他们认为,大庆、胜利、辽河、华北这四大主要油田区10公里内的地质资源量大约相当于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0倍,即使按照2%可采储量计算也相当可观。例如,华北油田的地热可采储量或将可发电200万千瓦。李克文表示,这些初步的计算数据无法保证精确性,但在合理范围之内。

汪集旸则认为,华北油田目前仅发电400千瓦就没有了下文,完全可以继续扩大。

据李克文介绍,在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不打井的前提下,油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投资回收期仅需3~5年,成本仅为EGS(增强地热系统)的1/5~1/4,效益可观。许多民营企业对此相当热心,并形容为“采(热)水和采金子一样”。而对于许多大公司没有启动的原因,多位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原因比较复杂,不单纯是学术问题,牵涉到机制问题,观念还需要慢慢转变。”

常规地热发电需要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李克文研究组研发的热能直接发电技术可以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效率较高。李克文透露,其成本介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之间,未来或将成为油田地热能开发的利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13007606916
1322302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