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渠道

建筑节能可催生2.6万亿建筑行业大市场

2008年12月22 08:52:00 来源:艾肯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房地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2007年商品房销售额是2.96万亿元,占GDP的12%,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高达27.49%。房地产的产业链上下延伸比较长,上游可以带动钢铁、水泥和玻璃等,下游可以带动房屋装饰、家用电器等一系列消费品的需求。

眼下,房地产业正在迎接一场划时代的节能革命。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简称《节能条例》),设置了以建筑能效测评标示为特征的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并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新政策不仅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节能市场,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必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生深刻的节能革命,推动新能源产业和技术的快速进步。许多观察人士乐见其成,建筑节能搞好了,将从根本上推动房地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将有一个较大进展。

最令产业界人士振奋的,还是巨大的建筑节能市场。2008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指出,我国目前有400亿平米的既有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米改造费用200元算,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有高达2.6万亿元的大市场。

建筑节能行业将拥抱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近期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制定对培育和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有利的政策,制定对建筑节能服务机构的激励政策,为他们提供融资渠道,引导节能建材的发展。

从整个经济全局看,建筑节能也是一项不得不为的革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中国全社会总能耗的27.5%。“十一五”规划中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节约1.2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但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检查报告来看,2007年建筑节能工作成效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相比,差距很大。

必须快马加鞭了。2008年8月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节能终于摆脱多年来依靠行政命令推动的局面,迈进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新天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称赞,《节能条例》是近年来出台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中最完备的一个。

整个房地产市场和节能服务市场都为之一振。

有法可依

早在1980年代,我国就已启动了建筑节能工作。1986年建设部发布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2年发布第一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2005年以来,建筑节能被提上了更重要的工作日程,建设部先后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缺乏强制性保障措施,导致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步伐十分缓慢。

详细翻阅2005年10月建设部所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其中已经明确了“建设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设计,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武涌向《中国投资》坦陈,“由于这些只是宏观政策,在地方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对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达到节能标准而受到处罚。

不但是没有处罚手段,经济激励制度也是长期缺位。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推广建筑节能初期不可避免地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大型公共建筑业主、房地产开发商、节能设备供应商和消费者,以弥补新建建筑使用节能设备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带来的成本亏损。比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

但在《节能条例》出台之前,国家很少有大范围的节能建筑补贴专项措施,国内金融服务机构更是很少关心建筑节能服务机构。

《节能条例》出台和实施,使建筑节能有了法律保障,一下子扭转了多年来工作中的被动局面。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住宅项目能耗标示制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体系以及大型公共建筑运行管理机制,都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

《节能条例》还提出,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须因气候制宜

随着《节能条例》的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焦点。

武涌向《中国投资》表示,截至2007年,新建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标准达标情况已经猛增到了98%的比例。但节能建筑设计之风席卷全国后,“高”技术导致“高”造价的问题,可能把建筑节能引入一个误区。

很多建筑设计机构为了采用技术而设计,忽略了发展建筑节能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设计策略,将因地制宜搞节能抛在脑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主任丁高告诉《中国投资》,2007年他曾经看到土壤源热泵的设备生产厂家积极游说广州、深圳等地业主。然而土壤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埋管中水与土壤的热量交换,夏天将水体带来的热量换入土壤,冬天将土壤中的热量吸收到水中,这种技术只适用于类似北京的冬冷夏热气候条件下的地区,才能够保证冬夏季节从土壤中吸收和散发的热量基本一致,而在东南、华南等夏热冬暖地区只能一味地向土壤中排放热量,而导致土壤内部热量无法释放,最终造成这片土地无法继续使用,而土壤源热泵设备几年后就面临报废的命运。

丁高认为,新建建筑节能必须本着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的思路发展。

而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冬季短,室外温度多在0℃左右;夏季长,普遍需要空调;梅雨期需要除湿;地表水资源丰富。这种气候与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发展大规模集中供热或热电冷三联供设施。

目前,长江流域建设的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热电冷三联供项目,无论是以燃煤还是以燃气为动力,都存在很多能耗不合理问题。夏季使用发电余热制冷,效率仅为电制冷效率的20%左右。采用集中供冷要依靠大型循环管网输送冷水,直接导致了循环水泵电耗的增加。

丁高认为,长江流域适宜推广各种水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系统解决采暖和空调需求。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13007606916
1322302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