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渠道

“被动房”全面推广须从本土化做起

2015年06月01 00:00:00 来源:艾肯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2010年,上海世博会“汉堡之家”因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汉堡元素”而受到瞩目,同时作为中国境内第一栋获得认证的“被动式房屋”,“汉堡之家”的抢眼也促使被动房自此由概念变成现实,在中国落地生根。本项目中,博拉贝尔采用了“3U能量桩”、“自然冷却”等地源热泵新技术,推出了“空调-新风-除湿” 专利套管与板换相结合的毛细管辐射式水源热泵机组,以出众的技术优势获得德国汉堡之家的肯定,适合应用于建筑密集的城市或无足够埋管区域工程。

“被动房”的超低能耗性能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大力推广。目前,全国被动房格局正有序地铺展开来,如同星星之火悄然落入神州大地,只等待最后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但,被动房的实际推广会如想象中那般顺利吗?

德国“泊来品”全面推广受局限

2015年5月13日,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设立的全球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宣布正式启动共计1.35万平方米的德国被动房试点项目。其新闻发言人介绍,为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被动房,生态城拟选部分项目作为推广研究试点,严格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进行建设,更希望未来“在整个区域内进行成片推广符合德国标准的被动房”。一句“德国被动房标准”道出了些许尴尬,事实上除“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试点项目之外,正如山东建筑大学节能建筑研究所所长薛一冰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被动房建造与验收的标准均是“德国被动房标准”。

什么是“德国被动房标准”呢?对被动房的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被动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被动式建筑”,它发源于德国法兰克福。目前德国已有约6万多栋被动房,并以每年3000栋的速度在增长,相关技术及产业链已逐渐成熟。可以说,作为超低能耗和极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式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而德国的技术与标准也成为了其它各国发展被动式建筑的依据。

据了解,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被动式建筑的建设有赖于一定的技术要求,最常见几项技术参数指标包括:年供暖热需求≤15kWh/m2.a,换气次数n50≤0.6h 1,全年一次能源需求(包括采暖、制冷、热水、通风、辅助电量、照明和其他用能一次能源)需求量≤120kWh/m2.a等。另外,被动式建筑对建筑构件的精细化要求也非常高,包括高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和隔热保温窗户,配备高效热回收设备的新风系统等。这些技术指标与标准正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未来的建设标准,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被动房的参照标准。薛一冰认为,这些技术标准在中国的推广受到一定的区域限制,他说“在中国不能采用同一套标准定义被动房”,德国大多数被动式建筑的技术措施着眼于冬季采暖需求的最小化,因此这些技术标准与指标仅适用于气候条件与德国相似的中国部分地区,如果在中国全国推广被动房,还需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采用相应的建造标准。

促进“被动房”本土化

被动房超低能耗的特点顺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重视,并将其列为“十二五”期间建设领域节能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回望被动房在中国的发展之路,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正式达成合作;2011年,双方签署《关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力推被动房概念;同年,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生态园被动房项目正式签约,建立被动房中国技术中心,力促产业转型。发展至今,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等被动房在中国拔地而起,成为了中国被动房的典范,全国其他地区被动房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要实现被动房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薛一冰认为,关键在于推动被动房的本土化发展。

首先需要打破成本限制,实现普及推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被动房的造价成本比传统住宅要高600元/平方米。”可见,与其他节能建筑一样,高额的附加成本将成为影响被动房发展的一个瓶颈。在薛一冰看来,被动房在中国推广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但是,因为“被动房”体现的是被动式的设计理念,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气密性以及热回收等,所以相对其他超低能耗建筑而言,它所采用的不是多么高深的技术措施,其造价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调节。薛一冰认为,随着城镇化发展,被动房在住宅、公建、中小学、医院、边远地区等市政供暖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以进行普及推广,但必须打破其成本负担,使之成为对普通城市居民具有吸引力的建筑,这就需要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被动房标准。其次,必须侧重区域政策引导辅助。目前,全国被动房设计施工项目近30处,其中山东省的11个试点项目被全部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度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数量、规模居全国首位。薛一冰介绍说,被动房在山东省的遍地开花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及财政上的补贴,调动了地方对被动房推广的积极性。这些扶助措施主要包括资金补助与技术扶持,例如为了推动建筑能效向更高层次发展,山东启动了首批省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山东省级财政列支6000万元,对其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8个公益性项目实行增量成本和技术咨询服务全额补助。

同时,与德国能源署签订《技术合作备忘录》,并组织项目单位与德国能源署、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分别签订《示范项目质量保证服务合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理念,加快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政府主管部门对被动房的大力支持与扶助成为了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最后,制定中国化的行业标准是最终的落脚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小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目前被动房尚没有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支持政策,其进一步推广和社会认知度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我国首部被动房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实施,并将对被动房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薛一冰谈到,《标准》的颁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中国全面推广被动房还必须制定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被动房全行业标准,而这个标准不同于“德国被动房标准”,也不是目前已经成文的《标准》,而是可以适应中国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的行业标准。

薛一冰说,随着未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被动房为代表的超低能耗标准将成为建筑业推广的主流趋势。为此,建筑业需要集体发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依托自身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被动房标准,实现被动房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助力资源和能源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13007606916
1322302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