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展会报道 展会新闻 媒体报道
参展企业 制冷装备及家用电器整机 参展企业
展会指南 展会概况 展商及展位 参观日程 活动日程 展会交通 现场及周边服务 专业观众 下载专区
民权
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走进园区 领导关怀 项目库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民权县人民政府 民权新闻 政府采购 优惠政策 社会保险 驾驶员服务 非机动车服务 社会救助 机动车服务 疾病防控信息 其它 医疗保险信息 高中 劳动仲裁 学前教育 小学 计划生育信息 供电服务 中学 供水服务 医疗机构信息 医疗信息费用信息 高等教育 专家信息服务 特殊教育 招商项目 投资环境
基层动态 乡镇动态 单位动态
旅游资讯 游在民权 旅游资讯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名胜景观 旅游培训 旅游企业
首页>行业资讯>渠道

50亿基金打造杭州低碳城市

2010年03月23 09:09:00 来源:艾肯空调制冷网
客服电话:0371-60957609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而到2020年,中国要达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城市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中国各个城市独特的低碳之道,希望从中能找到实现中国低碳目标的“密码”。

不久前,杭州市发改委能源和环境资源处处长徐东敏结束了对千岛湖、临安、建德、桐庐等地为期4天的调研。他说,类似的调研之前已有多次,范围涉及杭州市各个县市、一些重点项目,主要是为编制“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做准备。“预计6月份完成,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低碳城市规划。”

2008年7月,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按照杭州市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杭州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这一指标比全国高5-10个百分点。

徐东敏说,杭州正处在人均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新阶段,已经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同时,建设低碳城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调研情况看,一些县市在认识上比较深入,一些县市还比较肤浅,这需要政府在规划、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大力推动。”

据权威人士透露,杭州市正在酝酿成立 “建设低碳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拟任组长,市长蔡奇任第一副组长。此外,杭州市已成立一个资金规模高达50亿元的低碳基金;市财政还将成立“低碳城市专项基金”,支持引导低碳产业发展。

“低碳”甲鱼

去年底以来,杭州杰虹养殖有限公司的甲鱼养殖场,吸引了一批批杭州政府官员前去参观考察。大家参观的焦点是该养殖场装有六台地源热泵空调,妙用地热能为大棚加热,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浪费,而且降低了成本。

养殖场老板李益勤说,能成功改造地源热泵制暖空调,得益于他之前二十多年的空调工作经验。他的养殖场,位于钱塘江边的萧山围垦区,即便在寒冷的冬天,抽上来的地下水就有16-18摄氏度,水流过铜管后,其中7摄氏度被空调用于制暖。经过反复实验、改进后,去年9月他开始用地源热泵空调来给大棚加热,一个6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只用两台5匹的空调,就能让甲鱼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2006年,李益勤投资了近百万元,在萧山围垦区建立甲鱼养殖场。他说,甲鱼生长最佳气温为33-35摄氏度,为保证这个温度,他那时只能用烧煤制暖。一个大棚两端各设置2个煤炉,三个大棚每天至少要烧720个煤饼,成本价在500元左右。他说,烧煤不仅成本高,而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更关键的是,在60米长的大棚里,由于空气流动差,烧煤制暖往往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甲鱼容易生病、死亡。

2008年,李益勤开始改用秸秆制暖,虽然材料成本下降了,但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制暖不均匀的问题依然难以改变。

面对惨痛的经济损失,2009年3月,李益勤思考能否利用地源热泵原理改进空调。于是,他打了一口13米深的井,再买来空调、PVC管、铜管进行实验,为此先后投入十几万元。短短6个月时间,他成功改造出第一台地源热泵空调。如今他的甲鱼养殖大棚里,不仅气温均匀流畅,且甲鱼生长的非常好。

李益勤说,地源热泵空调制暖,成本比烧煤要下降很多。他说,目前他已给十六七家养殖户安装了地源热泵空调,材料成本价只要6000多元,几年时间之内就能收回成本,“还有很多养殖户叫我去安装。”今年初,甚至有几个养猪场老板提出,希望能借鉴他的技术实现养殖上的节能降耗。

杭州市科技局局长、工学博士楼健人说,上个月他实地调研了李益勤的甲鱼养殖场,“地源热泵空调实用且影响力大,今后应该在相关产业中予以推广。”据了解,除李益勤的地源热泵空调外,杭州多家酒店、个别建筑已在利用水循环地源热泵原理,可节能30%-40%,一套设备投入10年之内就可收回成本。

地源热泵空调仅仅是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缩影。徐东敏说,为打造低碳城市,杭州开始了一系列行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建设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构筑“3+1”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等综保工程,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推出“免费单车”,打造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实行垃圾清洁直运等一系列举措。

比如在杭州“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LED)应用工程中,运河亮灯是运河综合保护工程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法国设计师罗格先生的设计,杭州运河亮灯全部采用LED,以蓝绿色光为基调,突出“水”的意向,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亮灯旅游产品。据科技人士说,LED比节能灯还要省电50%左右,且使用寿命是一般照明手段的8倍以上。

政府引导

“打造低碳城市,政府引导至关重要。”杭州市发改委能源和环境资源处处长徐东敏说,去年底杭州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方案,申请“国家低碳城市示范试点城市”,“在申请城市中,杭州有比较优势,方案也比较成熟。”

2008年7月,原浙江省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全国率先提出,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紧接着,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国打造“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并将其作为杭州沿江十大新城规划、环境立市战略的重大亮点。

去年11月,王国平在全市低碳专题会议上说,杭州已经实现了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接下来,我们要用什么模式去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万美元、4万美元呢?气候变暖给杭州带来的挑战,让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方式。

根据杭州市经委、市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杭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2008年杭州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3182.54万吨标准煤。按照这一数据,有专家初步估计:杭州一年要向大气中排放600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人均每年向大气中排放7吨多二氧化碳。

12月26日,杭州举行了全市建设低碳城市动员大会,发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议》,要求到202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在全国率先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的决定。

杭州在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目标是,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打造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全面推广。

另外,从2012年起,所有新建住宅和房地产市场上销售、出租或建造中的商品房,必须事先领取节能等级证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地铁、东站枢纽、奥体博览中心、杭师大新能源学院等重大工程的光伏发电建筑应用示范试点。

推行公交优先战略,降低私家车出行频率。实现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水上巴士等交通“零距离换乘”。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30标台,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电)车比例达到25%以上,免费单车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八城区,规模达17.5万辆,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徐东敏说,与一些城市只提“低碳”口号不同,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措施是非常具体,也是能实现的。

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说,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对于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有所认识,并纷纷付诸于行动。但是系统的目标怎么设定,战略怎么调整,政策和体制怎么创新,怎么抓住机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低碳城市概念与过去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等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什么关系、如何整合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深入思考并解决。

民资集结

徐东敏说,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是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主要运作模式。

实际上,在杭州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中,已将低碳经济等“七大经济”列入今年财政支持的重点,民营经济仍是扶持重中之重。

杭州市财政局制定的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显示,今年杭州市安排预算内资金3.25亿元、政府性基金等5.08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和城区绿化,比去年增加6200万元。作为扶持的重中之重,杭州市今年10.5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其中对医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行业实行专项补助。此外,杭州市还将重点扶持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楼宇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等。

财政出资建立“产业基金”,引导、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是杭州市政府新兴产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徐东敏说,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完成后,还将成立“低碳城市(或经济)专项基金”,资金规模肯定超过“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6000万元,“只要有好的项目,这些产业基金就会予以支持。”

同时,杭州正争取成为“国家低碳城市示范试点城市”,以此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企业营业税减免等。

此外,杭州市政府发起设立了“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旨在“打造创业投资服务平台,促进技术资本高效对接”。该中心集聚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银行、投融资中介机构等于一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围绕“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服务目标,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效对接。

徐东敏说,杭州是民营经济大市,政府主要做政策引导、搭建平台等服务,打造“低碳城市”关键在于撬动民间资本。

据介绍,由杭州市政府主导的一个50亿元资金规模的 “低碳产业基金”已在筹备中,其中浙江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创投”)是其合作机构之一。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说,该低碳产业基金资金量大,主要以大型企业资本为主。

事实上,低碳经济商机早已备受民间资本关注。

上月底,华晔宇携“浙江诺海低碳基金”到温州推荐,这是浙商创投首个以低碳经济产业为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浙江民间资本充裕且活跃,对低碳项目非常感兴趣。”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说,现在签订出资协议的金额已超过1.7亿元,大多数的单笔投资均在千万以上,仅有几笔投资刚好达到400万元。据了解,浙商创投目前管理资金规模已达到16亿元,“浙商诺海低碳基金”作为第六只基金。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0371-60957609
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脑版

河南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 ©2019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15093426573 / 0371-60957608)

房车 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