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我国首次推出了供热节能与分户计量整体解决方案,采用这种方案,预计平均供热节能将达到20%左右。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获悉,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供热节能与分户计量产品,由北京华仪乐业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
国内暖通专家、天津大学教授马九贤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目前北方地区集中供暖采取的都是按面积收费的方式,缺乏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这不仅造成供热能源浪费,老百姓也不能自主调节温度,用不用热都得交费。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能源角度看,由于我国的供热基础设施条件存在着水质差、杂质多、管道系统停运时空置造成氧化、锈蚀等等问题,造成我们国家供热采暖耗能量大、浪费严重。据统计,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而北方地区约占总能耗的20%。平均耗能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供热系统热损失约15%~30%。因此,该项产品和服务一推出,即受到各地老百姓的高度关注。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建设部等有关部委了解到,按照国务院今年节能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节约2.4亿吨标煤,其中建筑节能要达到1.01亿吨标煤,占40%。供热采暖必须承担至少1/3的任务指标。
中国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对《中国产经新闻》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节能供热厂家,完全依靠进口产品。这就使得国外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但由于相对于外国的特殊国情如人口、建筑面积、集中供暖方式等方面,使得老百姓在供热节能装置上的投入大大超过了供热节能本身节省下的费用,计量成本过高,导致国家相关“热改”政策迟迟不能得以推行。
北京华仪乐业节能公司董事长杨乐钧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该公司的建筑供热节能改造方案整个系统通过“一表一阀”默契配合,通过温控阀让用户自己真正掌控“热量”,做到“冷暖自如”,实现节能;表则是为了计量,让实惠看得见;无线远程传输技术则实现了抄表员不入户就能随时抄收数据,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