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7日,由商务部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在南安水头召开,两岸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首次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和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探求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合作的方式途径,一致呼吁打造两岸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让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冷链物流“不掉链”。
断链年损失1500亿
“就两岸冷链物流合作,举行由来自两岸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与的研讨会,这还是首次,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开哇副司长如是评价此次研讨会,并表示争取在今后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吸纳研讨会上涌现的观点和建议。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在90%以上。相比之下,我们差距太大,市场发展空间极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院院长李锦莹介绍,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是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15%,水产品也只有23%。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更是直言:现阶段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不少在生产、屠宰、储藏环节采用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阶段又出现了“掉链”。
一位长期研究农产品加工、运输与贸易领域的学者指出,按现值计算,大陆新鲜食用农产品因冷链流通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1500亿元人民币。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